印象深刻的,似乎香港就只有两个地方以维多利亚来命名。一个是维多利亚港,一个是维多利亚公园。
去香港多次,购物、工作、旅游,却几乎都止步于九龙区的尖沙咀,维多利亚港的这一头。去港购物的次数最多,在尖沙咀足以满足要求,不必远涉到维港那头的港岛,费时费钱。
仅有几次去港岛的经验,印象中港岛的街道比九龙区更逼仄,人流更密集,满街头的南亚人的感觉。兰桂坊在白天并不能使人产生好感,好似一个常年浓妆艳抹的中年女子,卸妆后是惨白而凸显丑陋。皇后大道并没有罗大佑唱的那般令人遐想,大道只是只有两车道宽,两边店铺林立。看了好多集的无线剧集《毕打自己人》,当站到毕打街中听着交通灯哒当哒当作响,看人流如鲫四处奔忙,不免心生烦闷。
其实站在维多利亚港这头的九龙看港岛是美的。湛蓝的海水,清爽惬意的海风,林立的高楼,大楼上闪烁着来自世界名企的招牌,海面上天星小轮来回奔忙,像一幅画。也许很多事物都这样,保持距离会更好吧,包括人与人之间。
维多利亚公园,虽一次也没有去过,但这名字是如雷贯耳的。香港许多大型的公共活动都会在维园举行。比如每年我都会知道有个花卉展览在维园举行。维园是媒体经常提起的名字。当我在铜锣湾地铁站出闸看到了维园的路标,心中便有个声音说:去吧,去维多利亚公园!
12月的香港,树还是绿的,但没有了春夏天的生气,维园里的树亦如此。但公园里的树很高很高,远远的,在通往公园的这头便看到了一片绿,我知道往那片绿走过去一定就是维多利亚公园了。
公园门口的路标,指示前方有个中央草坪,于是我径直走进去,心想会不会像我想象中的纽约中央公园的大草坪一样,大家都围坐着悠闲地晒太阳呢?这样想着,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隔着密密的绿篱,似乎人影绰绰的,那就是中央草坪了!真的好期待啊!
当整个草坪出现在眼前,我承认我是失望的。草地有一大片都秃掉了,就是中年人头上秃顶的感觉。即使温度不低,但毕竟也是冬天了呀,草地发黄了,灰暗的绿夹杂着枯的黄,毫无生机。
草地上有很多的人围坐、躺着晒太阳。他们中大多数是女性,南亚人黧黑而黄的面孔,那是传说中周末从雇主狭小的家中出来放松的菲佣印佣吧。也有一些小孩,围着大人踢球,似乎也很快活。人很多,就显得那片草坪很小很小。和人和谐的混在一起晒太阳的,是很多很多的灰鸽子,时不时在草地中啄食,头一点一点地。
旁边的工展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大红大绿的展位如唱粤剧大戏搭的舞台,夸张而戏剧化。我可以想象我每年期待而不来的花展,也是要那样逼仄地进行吧。也许不来看也是对的呢。,
正当我百味杂陈时,令人感动的一幕出现了。不知是谁突然大喊一声惊扰了鸽子,鸽子们就扑棱扑棱全部飞了起来。大概有上百只的灰鸽子,先往左边飞,继而又飞往右边,就这样盘旋着飞的越来越高,消失在高高的树林顶上。草地上所有的人都仰着头,看鸽子们自由而快活地飞翔,充满微笑。刹那间,一个念头爬出来:也许维园的精髓就在于这样的自由、包容。维园属于在香港的每一个人,也属于每一只鸽子。
几分钟后鸽子们又慢慢飞落回草坪。也许草坪上的人们会喂他们吃东西吧,个个膘肥体壮的。两三只鸽子径直就朝我走过来,一点也不害怕。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离开了草坪。不喜欢走原路回去的我往另一个方向走,却被一位说着生硬普通话的香港中年人告知:前面无路,往后走。原路返回后才发现入口处是个喷泉池,好多人围坐在黑色的喷泉池的大理石边上。甚至有一对情侣,就那样旁若无人的亲吻。喷泉边上一棵高高的大树,叶已掉光,站满了刚才飞起来的鸽子。它们远远的看着高士威路上的人们在摆灵堂反对某轮功的李某某。
围在公园边上的我主是耶稣的建筑赫然在目,坐在路边石凳上的菲佣对着镜子的仔细地画着唇膏,路的那头,是喧闹的商店会一直营业到凌晨,连惠康都标明了24小时营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