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工作例会上,领导提到他的工作时说到,他今年45岁,但在工作上仍比去年有进步。这种感觉,我也有。日常里,工作和生活的整体框架类似,但实际推动过程中,我的思考层面和选择比过去是越来越锐利和有层次。
说回到五一的上海之行,一句话总结是:很满意,很有趣。但又因为回程前,我和老公吵了一架,感觉也挺糟心的。就快乐是快乐,但生活里不快乐沙砾它就在那,还是能结结实实刺痛你。
选择上海的原因很简单,想着:妹妹还小,先玩过来。一开始的国内旅游,先带着孩子们把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走一遍。这是我一个非常清晰和明确的思路。
至于上海怎么玩?
先说说,玩几天?大家都推荐用小红书来做攻略,我一开始就粗略过了一遍小红书,发现上海有趣的、能逛的地方很多,所以就确定5月1日去、5月5日回,玩够3个全天。
再说说,玩哪里?3天的时间,我们留了一天根据孩子的兴趣来选择,一天根据好朋友推荐来选择,还有一天则留给City Walk。我们一天去上海自然博物馆、一天去远望1号和潜艇博物馆,还有一天留给了City Walk。
至于行程?由于孩子们都还小,所以每天基本只有1个必玩景点,其它时间自由发挥。但由于我们家每个人都有点吃苦耐劳的劲,就在中午时间只要一上出租车孩子们立马打瞌睡,一下出租车就还能玩。所以回头来看,我们玩得非常非常充实,想去的热门景点都去了,也没因为人潮汹涌玩得过去辛苦。
回顾来看,
5月1日
上午:飞机
下午:徐家汇书院、徐家汇天主教堂。哥哥想去MM旗舰店,所以地铁去MM旗舰店买豆子。发现上海地铁通勤,走路走得远不太适合妹妹,后来也没有再坐过地铁。
5月2日
上午:上海自然博物馆
下午:租自行车,骑行逛过衡山路、武康路以及徐汇区。
5月3日
上午:潜艇博物馆,远望1号。
中午:本来计划去旁边的鸽子广场喂鸽子,但中途自行车爆胎,只好叫货拉拉来运车回到店里修车。
下午:外滩散步,和平饭店吃晚餐,黄埔江夜游。
5月4日
上午:骑车去复兴东路渡口,做渡轮。
中午:东方明珠,和大学同学吃饭后,江边骑行。
下午:骑车去上海大剧院,路过城隍庙和豫园,在人民广场喂鸽子。
晚上:还车,以及爸爸哥哥去游泳。
5月5日
上午:徐家汇散步(和爸爸吵了一架)
中午:飞机回深圳
回头来看,孩子们喜欢的点是:骑行、坐轮船以及喂白鸽。像去自然博物馆参观或者参观军舰,更多是哥哥有感觉,而妹妹没有感觉。对于孩子们而言,其更深层次的感受,一是来自于动手操作,比如:妹妹对逛动物园的印象和体验,会明显强于去自然博物馆看动物标本。但对哥哥而言,其在自然博物馆里收获得多的地方,来自于:一是前期是否有相关知识点的导入;二是是否与他的兴趣点相符合。比如说,哥哥在自然博物馆看了一部4D电影是关于蛟龙号科考记录的,他就非常喜欢。
如果从带孩子旅行上来看,充分地沉浸在环境中,比如说:骑行、坐渡轮,是能够给孩子们体验感很深的事情。对于哥哥,更多是围绕他的兴趣进行行程设计,并且能够给予他丰富的知识点补充。互动感、游戏感,对孩子们来说,依然非常重要。相比于我们在北京,每天去公园里划船,上海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来自自然、社会和科学上的交互,交通工具上(骑行、游轮)、互动上(喂鸽子和狗狗玩耍)、科学上则有更为丰富的适合低龄儿童的博物馆体验。
那如果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大人则很喜欢骑行这种游览城市的方式。这次旅行后,我深深地感受到,现在的旅行越来越符合心意。一是,我们发现上海适合骑行后,立马就在上海租了自行车(其实也可以是小电驴),于是我们拥有了非常饱满的旅程,每时每刻都在看风景。二是,我们在外滩路过和平饭店时,立马就决定在和平饭店里解决晚饭。所以,这趟旅行很丰富,很有层次,另外,我们也没受到热门节假日人多的苦头。
行程中,谁都会疲累,谁都有情绪,谁都需要得到鼓励。旅行最后一天,因为我生理期导致身体感受不佳,我的情绪爆发。我本意是对爸爸发脾气,但爸爸立马就把情绪和脾气传递给哥哥。
怎么说呢?发脾气还是因为很在意自己的感受,感受不好就别忍着,不想带孩子就让老公带。让老公带娃,我不骂人。时时提醒自己:忍一忍,海阔天空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