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火车就到了离家最远的上海。那时还没有动车,坐的是十几个小时的硬座直达车。
犹记大半夜仍兴奋得睡不着,还跟邻座大约是当兵的人聊天,好奇又天真询问一些上海的情况。那时我还没有手机,一切的咨询获得远没有现在快捷方便。唯一给我信心的是同学就给我的手机号。
第一次去上海是在国庆期间,所以上海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桂花的香气,湿漉漉的天气,高架桥,绿树成荫,还有一头银发的老太太。我实在太喜欢那慈祥的面容,和雅沉静的容颜,岁月沉淀下来的只有宠辱不惊的坦然。
上海之行很像图片中的老艺术家,这就是我渴望老去时候的样子。
第二次去上海是在六年后的2011年11月,参加上海佘山的汇丰高尔夫球巡回赛,有幸目睹了老虎的风采。
第三次是在大约2016年,带着孩子去了好钟书阁和三联书店,还有上海体育公园。行色匆匆。
今年是第四次经过,自己订票订酒店,带着父母和孩子,还有肚子里八个月的宝宝。只待两晩,带他们欣赏了夜晚的黄浦江,登上了东方明珠电视塔,坐船游览了白天的黄浦江。去了南京路,吃了生煎(没找对地方,巨难吃),买了鲜肉月饼,经过人民公园,见识了美丽的落日黄昏。
静安寺,有1700多年历史了 游览黄浦江 静安公园 白云飘飘 外白渡桥 延安东路过街天桥拍摄 人民公园 外滩 夜晚黄埔最大的收获是在晚上回到酒店无意中看电视时获得的,那就是我第一次认识了纪录片的导演吴文光~~当然是从电视上。极少看电视的我为了让孩子早点休息允许他看15分钟的电视。一路换频道,直到艺术人文台在播放“大都会博物馆”之谜。
虽然是英文解说,但孩子已经认识很多汉字,所以并不妨碍他吸收。等他睡着了我继续看,结果就等来了纪录片导演吴文光。知道了他的一些生平和想法。也许是渴望有人指点迷雾,我对老艺术家都是怀有崇敬之情的。
他讲了几点我非常赞同,甚至有醍醐灌顶之感。出生并长于云南的他,热爱学习,对生活充满热望。无意中拍出的《流浪北京》成了第一部纪录片,记录在北京漂泊的艺术家。70分钟的片子讲述了几个暂居北京的画家、作家的故事,最终都通过婚姻的方式出国的张慈、张大力、高波,精神分裂但终于也结婚出国的张夏平,留在北京的独立戏剧导演牟森,还有摄像机背后的独立纪录片导演吴文光。
关于片子,吴文光是这么说的,“ハ八年四月的一天,在北京靠写作谋生的张慈在她租住的小四合院里告诉我,她准备结婚出国。张慈的对象是个美国人,叫乔治,一头银发。在张慈处见过乔治的高波说他像海明威。张慈叫他作“我爷爷”。这群来自八十年代初满怀艺术梦想,抛弃职业和户口约束“盲流”在北京的人终将以自己的方式结束在北京的漂泊流浪。
盲流,多么富有时代感的一个词。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的生活,其实背后有着千疮百孔。记得纪录片里的一个女主角对着镜头抽着烟,说起自己在北京的生活,北大是第一个接受她们吃食堂和洗澡的地方,说着说着一些记忆涌上她埋头哭了起来,马上又抬起头不在乎地抽着烟。说起自己租住的小四合院,朋友来了带他们去北大吃饭,大家还觉得她们生活得很好。她说,好什么好,好个屁。又抽起了烟。眼神中有难言的忧伤和痛苦。
我是谁,我来自哪里?要到哪里去?那个精神极度匮乏的时代,他们是精神的拓荒者。孤独,寂寞,背负着不被理解的沉重。因为对平庸生活的抗拒,因为抗拒平庸对生命按部就班的扼杀,他们选择了以这种看似浪漫的方式来抵抗。在那个一切都依靠体制的年代,他们的选择无疑是一种宣判和挑衅。宣判别人的平庸懦弱,也挑战着权威。
但是生活何曾是含情脉脉,当生存的残酷暴露在每个人的面前,何去何从又成了新的抉择。他们多数都选择了以结婚出国的方式结束这种生活。
“九零年初我在昆明老家的一个朋友管的机房里剪出这部片子,当时才想到这个名字“流浪北京”。
我和片子里的人物有过类似的生活,希望过也失望过,痛苦过也快乐过,幼稚过也疯狂过。把现在中国这么一群特殊艺术族记录下来是我当时的简单想法,同时也想第一次不受任何约束和干扰地把自认为“真正的记录样式”玩一把。当然这都是后话了,那时吴文光想的只是以旁观者的角度真实记录这群艺术家的生活。
有梦想了不起,为梦想执着努力奋斗才更伟大。生活从来只为不甘平庸者让路。
收获的第二点是吴文光讲的,作品对作家本人和社会的意义。写作是最需要付出心力的东西。年过不惑之后,他回想自己作品的意义最终是为了自我娱乐还是给社会以启迪?作品存在的意义终究是什么?还是要有用才好。否则它只能是一堆废纸。这并不是说个人作品的无意义,我想他着重说明的是作品对文明的真正贡献,作品的含金量,是否反应时代特征或者超越时代给人以启迪。
文以载道,古人言立言立德立信,这言可不是那么好立的。终究要闪烁着人类智慧和美的耀眼光芒的作品才可以流传千古。做人切不可浮躁才好。
盘点此次上海之行,虽然只是短短两天,最想去的博物馆因为陪家人也没来得及去,留下了一点点遗憾。但是整体的印象却不错,遇到的司机乘客都很友善,感受得到这个城市的文明祥和。
这里是海派文化的汇聚地,江南水乡文化的精粹,也是最先接触西方文明的前沿阵地,是海纳百川的地方。也许有朝一日,我也会来到这个城市生活。以前没有想过,现在看到这文化阜胜经济繁荣之地,竟然也动了相思之情。
上海再会。
上海之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