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火是一种教育
也许这世上存在着永远不对孩子发火的父母,但我不属于他们,绝大多数人应该也不属于。
为什么发火,因为有爱。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爱与恨使用相同的神经回路,爱恨交织有生理学基础。
对我们来说,对孩子发火是人生必经的一段历程。如何履险如夷,转危为机,是必修的一门课程。
讲讲我的体会。
讲怎样对孩子发火,要从讲孩子开始。孩子往往比父母更现实,更强韧。小朋友还在后天教养的轨道之中,受本能支配的时候居多。所谓本能,就是趋利避害,现实主义,接受现实很快,翻篇更快。相比之下,父母已经成年,受各种教育多年,深入骨髓,已做不到如此现实主义,往往不能接受现实,更难以快速翻篇。
所以,在战略上要藐视对孩子发火这件事。它不是什么大事,不必过多担心对孩子造成伤害。孩子没那么容易被你伤害。你还是多担心担心自己。
但是,在战术上要重视对孩子发火。发火难免,但孩子不因你发火受伤,进而可能受益,对你的操作是有要求的。
第一,让孩子对你因为什么事发火形成稳定预期。
你发火可预期,孩子就不会持久地陷入恐惧之中,不知道怒火何时降临。只要它可预期,相信孩子,他们就能沉着对待,最终把它变成自己决策方程式的一个因子。
第二,就事论事,一事一议,事毕翻篇。
因为什么事情发火,就把这件事情解决。解决完就结束,结束就翻篇。不要叨唠,不要碎碎念,不要挂账,不要秋后算账。
我们是小朋友时,最讨厌的是事情结束不了,秋后算账没完没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尤其要把发火与爱分开,永远不要说你如此这般我就不再爱你这类胡话。
爱没有前提。我爱子墨,不管发生什么。发火并不意味着我对他们的爱发生任何改变。如果孩子对父母的爱有绝对信心,就不会在发火中用决绝的行动来要求重新获得父母的爱。父母发火时,孩子能不能做到就事论事,以父母毫不动摇的爱为前提。
第三,一方对孩子发火时,另一方不要参加。既不要杀进去支持,也不要插进去反对。父母对孩子有足够的位势差,用不着另一方来支持。反对则往往适得其反,扬汤止沸,火上浇油。冷静旁观,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干预。
第四,事后复盘,不论是非。
事后要与孩子复盘。复盘是一种教育,但不是一般所说的那种教育,它不是家长事后对孩子的又一次批评。
我与子墨复盘,要达到这些目的:
首先,把发火作为一个客观事件,我们仿佛不再是当事人,而是旁观者,作理性解剖。对孩子来说,亲历情绪激动,事后又抽离出来冷静分析,仿佛心智经历一次淬火。
其次,复盘时不论是非,但论因果。朵拉也许做了错事,我也许发火不对,但复盘不论是非,只论墨墨为什么要做那些事,我为什么会发火。我时常因此了解墨墨心里深处的弯弯绕,墨墨也更能握爸爸的各种边界。
教养孩子于我,大多是随机应变,见缝插针,然后就水银泻地。这套打法以对孩子的充分了解为前提。
最终,复盘为发火这件事去魅。当它一再地变成分析与解剖的对象后,发火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了,在孩子眼中,它不是世界末日,不是爱的终结,只是父母与孩子亲密关系的一个剖面。它固然免不了,但能增进彼此了解,也不会让它深埋,成为一颗定时炸弹。
既然发火免不了,就让它成为孩子将来在社会中遭遇真正打击前的挫折教育吧。怒火攻心与冷静观察相同步,进攻与妥协随时转换,这些珍贵的技能,只能来自于实战。
孩子成长飞快,发火的机会越来越少,要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