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儿成龙,望女成凤”,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历来是家长最关注的话题。为了让他们成龙成凤,家长们从一开始,就给孩子创造各种条件,不要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但,我先要问问诸位:起跑线在哪?
记得有一次去北京培训,培训老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你觉得孩子最关键的教育是在什么时期?”大多数人的答案是“小学阶段”,也有说幼儿园阶段的,谁料老师竟然说是“胎教时期”,然后讲了一系列胎教的重要性,听完,我恍然大悟,但我的孩子已上小学,悔之晚矣。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一下:搞科研的孕妇、捧书本的孕妇、担粪挖地的孕妇、打扑克追剧的孕妇,胎儿期所受的教育会是一样的吗?
我这样说,绝对没有职业歧视,但我们怎么能忽视职业给下一代带来的影响呢?我们不能自欺欺人。纵观古今中外那些名人名家,大多数都是父母辈优秀,家境宽裕,家教严格,王羲之、苏轼、李清照、梁思成、傅雷、钱钟书、杨绛、林徽因、张爱玲、马克思、歌德、爱迪生、贝多芬、海伦·凯勒、居里夫人……我列举不出多少,但每看到一个名人,都会被人家的家世背景所惊撼。当然,历史上穷困人崛起的也不在少数,但所付出的努力,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我又有一问:在孩子身上找起跑线,与父母没关系吗?
据科学家研究,普通人的大脑与天才的大脑并无特殊区别,他们研究脑容量、脑重量、表面积和体积,都没发现天才与常人有明显不同。但这么多年从教以来,我觉得基因强大非常明显,尤其孩子的智力与母亲的关系更为密切,我没做过科学研究,只是自己多年观察所得。孩子们的智力,确实有很大的不同,或许,还有未挖掘、未发现的潜力存在,但基因,确实是影响孩子起跑的关键之一。
先天因素改变不了,那就改变后天环境,所以,我要说说家教的重要性。就不说胎教时期了,光是从孩子入园开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大过学校教育。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身教重于言教”,可我们的家长往往觉得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老师的事情,报辅导班、兴趣班、择园择校择老师,却没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觉得所谓好的学习环境就是有个安静的写字空间,提供必须的学习用品,报个“没兴趣”的兴趣班。家长呢,陪孩子做过游戏写过作业吗?知道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吗?发现孩子咬手指切橡皮拿同学的玩具了吗?给孩子讲故事了解学校里发生的事了吗?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大多是父母有意无意中教给孩子的,这些都没教,谈何好好学习呢?我在乡里从教二十余年了,对比城里孩子,输就输在家庭教育这块儿了。好的家庭教育,胜过千百个辅导班,敌过多少名师名校。
说完先天因素,后天环境,再说说后天努力了。不都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既然大家生来都一样,那就好好努力了。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学习、考试,才是“鲤鱼跳农门”的唯一途径。我再问问大家,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他们会告诉你,教育的第一大目的是:“帮助学生成长”;但是有没有人告诉你?在任何一个国家里,教育都是用来实现社会分层的!!相比于资本,相比于身份,相比于关系……通过考试来划分人的阶层是最合理的事情!东方国家的考试是干什么用的?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是实现人生的目标?No,No,No,考试是为了决定你毕业以后挣1万块钱?5000块钱?3000块钱?还是到劳动力市场去打零工!教育是干这个的!
拼父母,拼家庭,拼资源,农村孩子没得拼,只剩拼自己了,可又有多少农村家长和孩子意识到这些,上辈不拼,下辈跟着受穷。我一直觉得教育不公平,城乡差距太大,教育改革越改越不适合农村孩子,还不如我那个时代,起码孩子在小学的时候还有时间踢足球,踢足球还不用考试,我那个时候跳绳是因为我喜欢,而不是因为今天要达准,为了达标,又得请个辅导老师。
但转眼一想:如果不这样考试,教育就公平了吗?起码现在考试,城乡一条绳,如果不用考试呢?你拿什么去比?你拿什么出人头地,你拿什么“鲤鱼跳农门”?所有通过考试走出去的人都知道:考试是硬道理!
基因,家教,家境,努力,一样都不能少,但起跑线在哪?相信大家已心知肚明,起跑线我们看不见,也别论终点站在哪,漫漫人生路,输赢在自己。人一生中,短跑、长跑、接力跑,永不间断,你不知道谁跑得最早,但只要起跑了,就希望别像兔子一样睡去,要不,乌龟也会超过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