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父母的十宗罪?

中国父母的十宗罪?

作者: 计离 | 来源:发表于2018-02-01 16:55 被阅读0次

最近,一封与父母的诀别信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曾经的理科状元、北大毕业生、留美硕士王猛拉黑了父母和其他亲戚朋友的联系方式,并写了长达一万五千字的长信声讨父母,已12年不曾回家过年、且在6年前和父母拉黑决裂的他,在信中谴责了父母的过份控制对其造成的伤害。

一开始,我对这个新闻并不关注,毕竟每个人的性格与境遇都不一样,不能当成社会共性来对待,然而,令我惊讶的是,这件事之后,我不断地看到很多类似“把好不容易抢到的回家的票退了”“中国父母的十宗罪”等等安给父母罪名,谴责父母对自己造成伤害,并“立志”与父母切断联系的推文与评论。

然而,王猛父母真的这么罪不可赦吗?他们的失败真的归结于原生家庭吗?他们真的不是在给自己的不孝找一个借口吗?

看到这里,大概很多人认为,终于可以从“孝顺”这种道德绑架里逃出来,而才刚松了口气打算好好呼吸新鲜空气的他们却又要被我拉回去重新道德绑架。在我看来,尽管王猛父母在王猛的教育方式上有所不妥,控制欲过强,忽略了孩子的意愿,对王猛现在的心理缺陷难辞其咎,但是在这个事件里,王猛就一点责任也没有吗?

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心理的发育程度,除了与原生家庭有关,也与在学校,在社会上接触的东西有关,王猛接受了那么多年的学校教育,也读过很多书,其拥有能健全自己心理的条件,难道其心理缺陷的过错就完全归结于自己的父母吗?那照这么说,社会上所有工作失败的人,所有在监狱里囚禁的人,真好,都可以找到理由把过错推给自己的父母了,都可以理所当然地跟自己的父母说,你看,都是你当初没有教好,所以导致了我现在这个样子。

实际上,王猛的家庭,应该是大部分孩子都羡慕的家庭,父母是事业单位员工,工作稳定,文化水平高,关注对孩子的教育,知道“谈话”对孩子压力大所以换成用“邮件”沟通。至于王猛在信中所说的“不会剥鸡蛋”“旅游被调侃”“小时候被打扮成女孩子“”大学、留学时都被要求有人看照“,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王猛已经三十岁了,却对小时候的事情依旧这么介怀,可见心态调节能力、抗挫折能力并未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有所增长,而站在他父母的角度上,炫耀自己的状元孩子人之常情,没有当面阻止亲戚或者导演对自己孩子的调侃不过是认为无伤大雅,在孩子写信给他们说明了国外朋友人品的恶劣后不是先斥责儿子不相信儿子说的话(因为有些父母确实会先斥责自己孩子认为是自己孩子乱说)而是告诉孩子要学会交际,即使不喜欢,可以不深交,但无须撕破脸不相往来,这本来就是成年人应学会的处事方式与情商。

所以,实际上,我并不认为王猛的父母很失败,换做是我们的每一个人,以后为人父母,也不一定就能做得比他们好。归根到底,这个“悲剧”,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只是个案。

但每个事件的出现都有一种教育意义,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是否会有过错,放在“王猛“事件里,它的教育意义是父母开始审视自己的孩子需要的是什么,如何与孩子学会沟通。是的,社会的确需要批判性,但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批判。这几乎成了网络时代的通病,每当有一件新闻一出,社会舆论性总是一面倒,各种负面能量倾泻而出。

朋友,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要做的是积极解决,而不是积极抵抗。假如你真的觉得父母给了你太大的伤害,你像王猛一样,不往来,隔绝关系,我们不反对你,不道德绑架你。但是我们也绝不应该鼓励这种态度,人性里或多或少都有自私的部分,有忘恩的部分。鼓励的态度只会助长这种自私的风气,毕竟我在大部分的推文里、评论里所看到的父母并没有多恶劣,“以爱之名”的爱难道就真的那么让人难以忍受吗?有句话说得好

“我因为没鞋穿而哭泣,直到我遇见了一个没有脚的人”。因此,我惊讶于那些一看到这个新闻就迫不及待加入与父母“分裂”阵营仿佛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帮派”的人,我们在这件事情里学会的是父母与孩子应该怎样更好地沟通,更好地调节好自己对家庭的情绪与心态,而不是终于给自己找了借口切断与父母之间的纽带。

这就跟之前的“公交车让位”事件一样,其带来的后果是我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个回答“火车票买了下铺,上铺是个孕妇,想跟我换座,出门在外要求换座的我都一律拒绝,如果不方便就不要出门嘛”这个人的思想如此自私,但难以置信的是评论里竟都是赞同他这种做法的人,严重歪曲了道德观。在某种程度上,你不让座确实是你的自由,但大加渲染你这种行为就难免有点让人鄙视了。

我始终认为,社会应该倡导的是一种善、宽容的美德,不能因为“公交车让位”这种被逼让位的个例,就据此鼓励不让座,就据此否定让座是一种美德,正确的逻辑应该是,我们赞扬让座的人,接受但不鼓励不让座的人,谴责抢座的人。

王猛事件也是一样,我们不去评价你这样做是否孝顺,但是我们依然鼓励在这种情况下,仍去积极解决与父母的关系,依旧赞扬在这种情况下,仍热爱自己的父母,感恩自己父母的人。

社会培养的,不应该是精致的利己主义。原生家庭也许有过错,但这并不能成为日后自己失败的完全借口,而现在网络上的舆论却在错误地推行了“利己主义”,这样发展下去的后果是,有一天,你也为人父母了,你的孩子将也会在他长大后洋洋洒洒地数落你“十宗罪”。

相关文章

  • 中国父母的十宗罪?

    最近,一封与父母的诀别信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曾经的理科状元、北大毕业生、留美硕士王猛拉黑了父母和其他亲戚朋友的...

  • 每天一点法律小知识(31)

    关键词:伦理 中国的法制自古受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很大,比如之前说的等级观念,父母把孩子杀了无罪,孩子把父母杀了罪不...

  • 比马云还有钱的中国女婿,列举家庭教育11宗罪,深深扎痛了中国父母

    比马云还有钱的中国女婿,列举家庭教育11宗罪,深深扎痛了中国父母! 他是美国亿万富豪,比马云、王健林资产雄厚,他创...

  • 分享一些法律知识

    今天看了一个视频,分享一些法律知识。 亲告罪,中国刑法规定对于侮辱罪,诽谤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告诉的才处...

  • 人性的选择

    《殉罪者》,是因《心理罪》系列被誉为“中国犯罪心理小说第一人"的雷米于2016年的作品。 这部作品沿袭了《心理罪》...

  • 每天一点法律小知识(53)

    在中国,如果一人成立行贿罪那必定有另一人成立受贿罪,但一人成立受贿罪未必就有另一人成立行贿罪。 因为成立受贿罪要求...

  • 焦虑父母的“三宗罪”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经常碰到这样的父母,焦虑型父母,他们有典型的特点,比如为了陪伴孩子,班不上了,社交也少了,一心...

  • 约翰福音8-11章

    门徒问耶稣:“老师,这个人生下来便双目失明,是因为他犯了罪呢,还是他父母犯了罪呢?”耶稣说:“不是他犯了罪,也不是...

  • 中国的父母

    十月怀胎生育儿女,半生辛苦养育儿女,晚年奔波看顾儿女的儿女,这是中国式父母的写照,他们的幸福时光也仅是在他们父母膝...

  • 父母“七宗罪”

    最近读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顺藤摸瓜的发现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豆瓣小组——“父母皆祸害”。一篇篇帖子看下来,震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父母的十宗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ad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