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斌(吴酒、认养一头牛联合创始人)
人生总有梦想,即使平凡如你我。
“老板”吴晓波曾有一个在西湖边开书店的梦想,2010年5月,他的梦想实现了。在这家“看见西湖看见思想”的蓝狮子时尚书店开业时,我和崔璀都是蓝狮子的老同事。那是个温暖的下午,我们几个编辑部老同事聚在一起谈论梦想,崔璀说她的梦想是在书店旁边开家音像店,听听喜欢的音乐,卖卖优雅的CD。
那时的日子真是平静如水,音乐的CD还可以静静地躺在木质书架上,媒体业正处于辉煌顶峰,出版也还没到集体惶恐的年代,而改变了崔璀和我们很多人命运的移动互联网则要在两年后才到来。当时的我们只是一群小编辑,每天盯着秦朔、胡泳、许知远等人催稿,出书是这些大牛的事,只有那级别的人物才是“票房”保证。
但你真的不知道时代的大潮会去何方。到2018年的今天,曾经的崔璀出新书了,“票房”还很好!编辑变成了作者,我们变成了他们。
这种身份的转换比我们想象的都更快,仿佛那是一瞬间的事。
但另一方面,我们每个人当下的模样,又往往是过往所有经历的叠加,曾经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爱过的人,读过的书……崔璀从编辑、到ceo、又到投资人、创始人,一路的转变咋听之下是恍然,但细思又极必然。很多时候,我们总想去看别处的世界,却常忘记了,自己也是别人眼中的世界,如卞之琳所言的“你在楼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下看你”,不正是如此吗?
在这本《做自己人生的ceo——人人都需要的管理术》中,崔璀是这么解释自己对自己的理解的:“我不是管理学出身,在工作岗位上摔过很多跟头,束手无措过,我曾经的想法跟很多朋友一样——我不过是个小白,没什么权势,管理跟我有什么关系?后来采访一位企业家,被一句话点醒,‘一个人就像一个企业,也需要管理’,自此开始看见新天地……我不断行走,是因为我听到了内心的声音,以及我拥有一个叫做管理的保护神。”是的,也许就是这么简单,我们所有的起点就是从管理自己开始的,崔璀用她自己的经历写成了这本书。
管理是一个庞大的课题,但也可以简单的分为向内和向外两种。向外就是管理他人,你是领导自然要管理整个团队;而若你是员工,你也需要向上管理。崔璀属于另一种高手,就是向内管理自己。
2016年,在移动互联网颠覆了传统传媒与出版的后期,崔璀抓住了自媒体红利的尾巴,创办了一家叫“momself”的自媒体公号,开始了她的创业历程,这是她在成为母亲以后的最新尝试。曾经是孩子,如今成了人母;曾经是员工,而此时变成了“老板”,这时的她自然开始面对一系列管理的课题。
而角色的转换最容易形成对比,进而沉淀出经验。崔璀在《做自己人生的CEO》中便将向内管理自己的课题,解剖为12个角度,再将自己的人生注入,用亲身的历程、看过的案例、深夜的思考描绘出了一幕幕人生的场景。如崔璀所言,她不是管理学出身的,所以本书没有宏大严谨的结构,以及缜密的逻辑,看这样的书你本不该奢求那些,这里有的是真实与真诚,这里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经历,也是我们真实的痛苦与感知。
《做自己人生的CEO》看此书里的一个故事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她遇到一位替孩子抢回玩具的父母抱怨,为什么孩子这么大了还要妈妈出面维护。进而她想到了工作中同事反复做文案,最后又要自己亲自动手改正的经历,然后提了一个课题:那些总当救火队员的人,核心关键是在于克制自己要以自己标准帮助别人的欲望,进而看到别人的能力所在。亲切的场景,深刻的感悟。
作为因自媒体音频课程而生的内容,贴近用户的语言、简短轻快是本书的最大特点,包括这个大俗大雅的书名,共同构成了阅读本书就像在聆听与交流般的体验,这也是这类书会被批评为“机场书”的原因。
严谨的专业人士立足于历史的角度,会认为一个好题材应该出来精品才对得起历史,但我个人却认为这并无不好,以用户(读者)能懂的自然语言来阐述观点,是这个时代的特色——在一切都向用户端倾斜,在用户真正变成上帝之后,如何拥有用户视角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我们做的太好太过剩了,而是远远不够。
这就像在本书里阐述的一个理念一样:把“我”变成“你”,才能展开真正的沟通。
依托于过去这么多年做书的经验,其实我们还发现过一个道理:即使如巨著经典,每一本书真正能承载的使命其实非常有限。在你花费众多时间阅读完一本书后,如果能在以后的岁月中记起其中的一句话,也非常值得了。
而如果以上述逻辑为标准,在你看完《做自己人生的CEO》后,如果能记住这句话,我想崔璀的心血就值了:
世界总是充满不确定,它有时优待我们,有时又对我们凶残,应对它唯一的方法,是努力提升自己内在的确定性。人生只有一次,不想让它来管理你,你就要去管理它。
没错,世界远在天边,但自己却近在眼前,从管理好自己开始吧。(完)
扫码去当当购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