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效能训练》第二读
拿起P.E.T,听宇哥的话,找自己需要的精华,只字不差读,对于本本的理解真心更进一层。看pet这会儿可以看到作者写作背后的逻辑非常的明了,层层递进引人入胜。作者的观点论证背后的心理学依据都清晰可见,不得不说,真把我的好奇心打开了,与智者的对话就是这样,让我越读越精神,无限期待可以继续往下看。泽宇读书会里宇哥的心法之二:用旧知识解释新知识,让自己学得的知识由点到线到面最后成体系。接下来按这个方法写心得,如果能够帮助到读文的你,欢迎你告诉我!
第一读中得到沟通的关键:良好的关系和真实。真实地区分问题的所有者是谁,谁有问题谁负责,谁有情绪处理谁的情绪。
区分问题的归属权,谁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孩子的问题,或者父母的问题。
今日学工具,当孩子拥有问题时,用接纳性语言(语言表达和非语言信息)。语言表达最好方式是积极倾听。倾听怎么做?以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倾听是个难题,因为我只是听只是陪伴,没有期待,想起上大学那几年,自己啥也没学啥也不懂却胜任了好几年的倾听者,凭借一颗简单的助人之心在班级里给小伙伴带去了一份份温暖~现在回想那一定就是倾听的真谛了,陪伴,共情,纯粹地与他/她同在。大道至简!
心法已知,和戈登博士一起学习落地的方法,努力知行合一!
如何做?两步走
首先,“门把手”法,打开门,邀请孩子多说一点
其次,积极倾听,让这扇门保持敞开~
如何让积极倾听发挥作用?
1.孩子拥有问题时,让问题归属权始终留在孩子那里。正确解码孩子的信息,协助孩子发现她的根本问题。
2.父母如何使其发生作用:倾听心法。
,1做一个像朋友一样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忠实倾听者
,2信任每一个孩子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人人生本具足
,3给孩子的情绪一个宣泄的出口就可以,当孩子最纯粹的倾诉对象
3.何时采用它
,1孩子的情绪需要被理解,孩子最希望得到的是让父母了解到她的感受有多么深刻!
这个句子需要大字贴墙天天提醒自己,好好看见孩子,想起宝贝入园那段难熬的时光~接纳孩子,深深地看到孩子生命本体对平衡的需求。
,2不寻常编码需要被解读
孩子说话太含蓄或者不够直接时更需要注意️通常意味着孩子被一个更加深入的问题困扰。
4.使用时人们常犯的错误
不得不说,这些坑在我曾经和孩子的沟通中都踩过。如果你也有的话,就不用疑惑为什么沟通会屡屡失败了,因为踩到的都是地雷。
,1通过指导来操纵孩子
这一点叫做动机不纯,一开始就没想好好倾听孩子,最后在孩子心里留下的大概是“狐狸尾巴露出来”“爸爸妈妈好阴险虚伪”之类的印象。
,2开门后,“砰”地又关上了
这是因为父母们的积极倾听没有坚持足够长的时间,没有完全听完孩子的话。戈登博士说:这样做的父母很快会发现,他们的孩子因此变得多疑。看到这点,拍大腿,惊呼:原来是这样!宝贝有时候要开始表达时的表情也是这副疑惑怀疑试探的模样。
这个我也深有体会呀,有时候感觉自己都好好沟通用心倾听了呀,突然什么情况就让一切终止了?莫名其妙,一头雾水,不了了之,下次重新掉坑里~所以复盘很重要,不然苦海无边
,3鹦鹉学舌的父母
练习倾听时,我也有过这个熊体验,不知道如何听,不知道如何回应,鹦鹉学舌般重复孩子的编码。
孩子的话(她的特殊编码)不是传达情绪的工具。编码不是信息,需要父母的解码(父母倾听之后,先进行编码,然后对孩子内心情绪/想要传达的真正信息进行反馈)
,4缺乏共情的倾听
这是听不到位,没有深度,或者逃避直面问题根源,或不正确理解孩子情绪(他们最看重的部分)的情况。
重点提醒:一些父母本身对情绪极其恐惧,以至于他们根本无法从孩子的信息中去识别这些情绪,或者不允许孩子有这样的情绪,不接纳,不敢面对,直接规避。这个是一个心理盲区!需要监测
,5误用,乱用,滥用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积极倾听是一个好方法,但不是说什么时候都能用它。所以别在不合时宜的时候使用它,然后还说它不好用,闽南俗话,不会游泳,嫌弃溪流~(不是闽南人的,欢迎分享其他表达)
接下来期待实践效果,积极倾听,两步走,小心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