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明的传统是太光辉了,深植于传统之内的老辈学人,是摆脱不掉传统的,事实上也不应摆脱。有些真能大幅度摆脱传统的学人,却往往由于传统训练不足,而流于浅薄皮相。这真是我们学术现代化过程中的待解之结。
民国时的学人,到现在都是我们敬仰的摩拜的时代?那说明什么呢?我觉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个时代的学者中国传统文化休养深,有根基,然后再接受了外来的滋养,才能不乱阵脚。建国后,由于打破了传统文化的文脉,没有根基,只有一点泊来的西方理论,自然是无根的浮萍,根底浅。不过,中国文化也会在不断的修复和发展中,慢慢的新的一批热爱中国文化的学者会成长起来,我们的文化也恢复,再加以借鉴他方文化,还是会有文化昌盛的时代出现的,只不过与社会发展比起来,人寿何其短,是没法清晰地看到这种结果的,只有当我们成为文学史文化史后,后人再来总结才看得清。就如我们如今回首看宋元明清的文化发展历程一样,清清楚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