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综述《股市心理学》之一

综述《股市心理学》之一

作者: 轮胎配方工匠 | 来源:发表于2017-11-05 16:26 被阅读0次

    1912年出版的《股市心理学》是李笑来老师推荐的一本值得读10遍的书。该书阐述了股民是怎样受到各种心理作用的影响,并总结出与之对应的理性生存法则。本文将综述该书的前半部分,即股民受哪些心理因素的影响。该书的后半部分将在下一篇文章中介绍。

    1、贪婪、恐惧

    贪婪是人的本性,会使人们期待盈利的心理无限膨胀。牛市中的贪婪往往使人们失去最佳获利机会。一方面,贪婪的股民在股价上涨时,一心追求更高利润,迟迟不肯在高位卖出自己的股票。另一方面贪婪的股民在下跌时,一心想着股票会继续下跌,迟迟不肯买进,结果往往失去最优的投资机会。

    有贪婪倾向的表现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投资报酬率;原先觉得风险高的投资现在看来能稳操胜券;不再分散投资,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坚信这次肯定不同。

    如何克服贪婪?严格执行制定好的理性投资计划,到了止损点或止盈点,该出手时就出手。

    与贪婪对应的是恐惧。熊市中的恐惧心理也是投资的大忌。股民常常因恐惧不敢在低位买进,害怕股价继续下跌被套牢。也因恐惧不敢买进正在上涨的股票,害怕自己一买到手就下跌。有恐惧心理的股民,由于无法做出最好的决定,该买进时不买进,该晚点卖出时过早卖出,自然也就一次次丧失了获利的有效时机。

    消除恐惧心理的方法是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觉。

    2、感染效应

    感染效应是一种大众激动方式,一种令人亢奋不已的大众投入状态,也是一种狂热而无理性的行为方式。当感染效应发生时,股民的情绪与行为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支配,而放弃原有的考虑、打算,直到放弃自己心中的行为规范、价值观等。而且这种情绪反应会在股民中相互感染、互为反馈,从一个股民传给另一股民,直至越演越烈。这种传染会吸引并感染很多人,而他们中有许多人本来是超然的和无动于衷的观众和旁观者。

    股市上之所以会出现群体感染的行为,是因为在股市上真正起作用的并不是人们对股票公司投资前景的展望,而是股民对股票在下一期出售时能卖出高价的短期考虑。在这种情况下,股民的行为常受投机幻觉的支配。虽然这种幻觉迟早会破灭,但是股民往往容易被这种美好的幻觉支配。似乎觉得如果不利用这一幻觉就是愚蠢的。于是他们便在股市中上演了一幕幕从暴富到破产的悲喜剧。典型的感染效应案例就是发生在荷兰的“疯狂郁金香”事件。

    如何使自己不受狂热感染效应的影响?股民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坚持自己的投资态度,而不应该盲目跟随投资狂潮。此外,股民还要对任何热门股票保持冷静态度,进行大交易之前要有耐心,花时间进行大量的市场调查、实地考察和分析工作。

    3、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个人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现象。按照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人的意识深处有一种屈从本能或亲和动机。在股市群体的一致性压力下,个体会不由自主改变或动摇原有的想法和行为。

    从众心理是股票市场上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有些股民看到别人买进或抛出同一种股票时,自己往往就失去理性思考与分析,盲目地与别人采取同样的操作。特别是受到大户投资者行为的影响,看到别人纷纷买进或卖出股票时,唯恐落后而无利可图。很多股民在进入股市后,太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旁人的三言两语或是其他股民的不同做法都会使他们改变初衷。原本打算抛出的也不敢抛了,原本打算买进的股票也换成另外一种。原本在买卖股票之前经过缜密的思考制定好的计划,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就会改变主意,不能按计划实施自己的方案。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会不由自主跟着大部分人走。因为不这样做,你会感到痛苦。这种心理源于一种群体对个体的无形压力,迫使个体违心地产生于自己意愿相反的行为。作为社会、群体中一员,谁都不愿意被孤立,谁都希望有种归属感。

    一些机构常常利用股民的从众心理,或散步传闻,或放出信息,或抢先抛出,或提前购进,从而赚钱牟利,让股民上当。

    如何摆脱从众心理?股民在做出投资决策前,要对股票从基本面到技术面进行全方位的研究。避免跟风操作,要结合自身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度等因素,设定获利点和止损点,控制自己情绪,面对各种起落。

    4、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是指人们在对过去的知识进行判断时存在智力自负现象,这种现象会影响对目前知识的评价和对未来行为的预测。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人是能够做到规避风险的,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未来事件往往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和乐观,而且通常对自己有非常积极的自我评价。人们总是认为自己的能力、前途、运气等会比别人好,总是将过去的成果归功于自己,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有些股民通常将投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赚了钱就归功于自己判断准确无误。而将投资失败、深度套牢归咎外部不利因素。

    过度自信的股民会错误判断他们所承担的风险水平。过度自信的股民对某些与股价变化更为相关的信息反应不足。过度自信会扭曲人们的信念和判断。过度自信的人总是认为坏事情不太会发生在他们所选择的股票上。

    在股票市场千万不要认为自己了解任何事情,实际上,对于任何股票商品,没有人能够彻底了解。为了避免盲目自信,股民投资股票时,应当立足长远,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理情绪变化,定期进行反省。并利用市场客观指标的变化适时调整心态,避免因过度自信而扭曲了自己的决策,导致股票投资失败。

    5、锚定心理

    锚定心理是指人们判断任何一件未知事物时,都希望找到一件已知事物作参考。这个参考物就像一只

    “锚”一样。“锚定”一旦确定,整个评价体系就定了。这是一种以参照物为基础的心理活动。当你进入市场,觉得自己是在独立思考,其实,你多半是为某个任意的、不相干的数字或现象所影响。这个数字或现象就是所谓的“锚”。

    锚定心理在股市中非常明显,而且你可以感觉到有人在有意识地利用这种现象。股市下跌,有经济学家出来说,股市要跌到1800点才能停住。这个数字是从哪来算出来的,却没有人去追究,但分析家和交易员就有了一个争议的中心和交易的参照。而大部分股民会自然而然在心理上受到这种论断的影响。

    如何破解锚定心理?改善自己的投资环境,提高自己从报纸、杂志、传真、电视等方面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鉴别能力,并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他们。不要对股评家迷信和盲从,一定要有自己独立思考和认真细致的分析。

    6、布里丹毛驴效应

    法国教授布里丹曾经养了一头小毛驴,他每天要向附近的农民买一堆草料来喂它。有一次,送草的农民出于对教授的感激,额外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毛驴旁边。这下,毛驴站在两堆数量、颜色和质量完全一样,且与它的距离完全相等的干草之间犯难了。它左看看,左瞅瞅,始终无法分清究竟选择那一堆好。可怜的毛驴就这样站在原地,犹犹豫豫、来来回回,最后在无所适从中活活饿死。后来,人们把在决策过程中类似这种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称之为“布里丹毛驴效应”。

    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股民中的“布里丹毛驴效应”并不鲜见。有的股民经过精心分析、仔细研究后选中了个股,却再三咨询别人或反复查找个股资料,由于所得到的信息常常不同,因而犹豫不敢买进。就像那头饿死的毛驴一样,很多股民常常在抉择之前反复权衡利弊,再三仔细斟酌,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一会想买这种股票,一会又想那种股票。每次做决定都是疑虑重重。股票市场变幻莫测,机会稍纵即逝,我们要当机立断,迅速决策,否则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如何解决?要有果断的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客观认识风险和收益的关系,在做好充分的准备、保持理性思维的前提下,战胜犹豫的心理,勇于参与投资,获取稳健的收益。

    小结

    以上是《股市心理学》书中所述主要心理现象。100多年,这些现象仍然在“发挥”重要作用,人们并没有因社会的发展而变得更加理性。不仅如此,专门研究人的各种非理性行为的行为金融学更是受到越来越多经济学家和大众的认同和理解。更有甚者,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授予了研究非理性行为的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理查德·赛勒教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综述《股市心理学》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fh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