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须承认,母亲是一把劳动好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候我们还没移民搬迁,母亲每天不单要操持家务,而且还要陪着父亲在十几亩土地上深耕细做,好像有用不完的力气。
据我的儿时记忆,母亲曾多次获得过”劳动模范“、“生产积极分子”的殊荣。
世纪之初,我们搬迁到了野三关集镇,此后,我们虽然还保留着农民的身份,但是土地却永远失去了。
可以想象,勤劳一生的父母在失去土地后生活是多么地落寞。
庆幸的是,父亲儿时读了几年书,多少有些文化底子,平时可以借看书、看报、看电视新闻打发一下时间。
而母亲却是个文盲,书刊、电视基本都与她绝缘。不过,母亲经过别人的开导,最终还是参与了一项娱乐活动,即天天去乾峰广场参加跳广场舞。但过了两年后,母亲自感腿脚不便,再加上跟年轻人不大合群,于是就又放弃跳舞了。
后来,又经人引荐,母亲跟一班老年人去了“咏寿堂”。这是一家专门销售健身按摩床的公司,他们在野三关集镇办了一个用户体验馆。为了招揽老年客户,该公司在体验馆内专门放置了几十张按摩床,免费让老年人使用。并且每隔几天还给这些来体验的老年人发放小礼品。
自此以后,母亲乐此不疲。坚持每天去一趟,每次免费体验半小时。据她自己讲,多年的腰肌劳损已有明显缓解,并流露出想买一张按摩床的意思。
本来,买一张床一万五千块,凭父母的经济能力也能承受,但我们做儿女的总觉得花一万多块钱买张床划不来,因为我们很清楚,保健器材的利润高得吓人,一张按摩床标价一万五,实际上厂价才几千元;再说这个保健器械虽说对身体有个缓解疲劳的作用,但并不是商家所宣扬的“包治百病”。显然,母亲想买床,肯定是被这帮家伙们洗脑了。
我和父亲的观点是,母亲可以天天去体验馆,反正人多的地方正好休闲。如果母亲觉得天天去玩,感到难为情的话,可以每年给体验馆老板支付一定数量的水电费。但就是不能买床,不能花这个冤枉钱。
得悉我们都不同意她买床后,母亲一气之下,竟然去找三舅借了一万多块钱,偷偷将床买了回来。
母亲买了按摩床后,犹如孩子们买了新玩具,高兴得不得了,每天要睡好几遍,但过了十来天后,热情锐减,好几天才睡一次,后来渐渐地把床凉在一边了。
对此,父亲颇有怨言,说母亲花一万多块买了个“闲物”,糟蹋了一万多块钱。
开始我也有同感,但后来我又想通了。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消费也是脑袋一热,想花随便花,从没心疼过。比如我们曾给儿子买过几千元的玩具,爱人买祆子动辄都是几千块,这几年我的健身花费也是几千元。
我们总觉得自己的花销都是正当的,但当母亲大人花了一点大钱,我们就觉得不划算,这完全是自私自利的表现啊!
母亲劳苦一生。在她的晚年,只要是她觉得满意的事,花点钱,那怕是花的冤枉钱,也就任其自便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