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139342/3583872232435711.jpg)
我感觉人到中年会面对很多生命的课题,比如衰老,孤独……
《了不起的我》里面写道:无论在家庭组织还是其他集体中,如果我们总是对他人抱有天真的幻想,总是惦记着他人的目光,总是让别人的情绪影响自己的情绪,总是因为内疚,不能维护自己的边界,或者利用内疚去控制别人,那我们并没有和他人,我们和他人还是一体的。
有的人没有稳定的自我评价系统,别人夸自己,就觉得自己挺好的,遇到批评了就自我否定,满心崩溃,出现易怒或者是自责的情绪。
初中的时候,我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面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当时很困惑一个人怎样才能做到,面对批评内心和平,面对表扬淡然处之。
后来我查资料知道范仲淹写下岳阳楼记的时候,他大约是48岁。
现在,我47岁,通过学心理学,自我成长,通过学习儒释道文化。我也慢慢地拥有了这种心境。
精神分析中说,人有口欲期,就是和他人的共生,没有界限,肛欲期慢慢学会规则,俄里浦斯期,再渡过青春期,这样才有完整独立的人格。
只有当我们慢慢的走过自我阶段,他人阶段,才能在人际关系中变的人游刃有余,这个时候别人再也没法限制我们,除非我们想要接受限制。我们变得自由了,同时不会去侵犯他人的自由,我们在关系中所做的事更出于本心。
独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孤独。
从独立的那天开始,他就失去了抱怨的理由和资格。遇到问题要独立思考,面对寻找解决方案。
曾经的我,心智不够成熟的时候,时常拥有委屈的情绪,那时我就会和闺蜜诉苦,寻求帮助,寻求安慰。我们就像热恋中的情侣,每天有说不尽的话。
后来,慢慢地长大,学会了为自己负责,那种受害者模式消失了。我们关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不会几乎天天黏在一起聊天,有时我们一两个月才联系一次。
有时我也挺怀念那时我们的状态,可是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因为,在情感上不能总是索取她,这样我们关系不是对等,早晚要出问题。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理解另一个人,也没有人完全为另一个人的生活负责。
拥有是人际关系中最大的幻觉,没有一个人能够拥有另一个人。
以前,我特别喜欢参加心理学小组,一是为了学习,二是,我在小组里有归属感,有人陪我聊天。
渐渐地,我不再依赖群体,做事情也是独来独往。
最初,独立时,我有自由的感觉,也伴随着一种失落。拥有彼此独立平等的关系同时也是一件难得的事情。关系就是这么神奇,让我们迷失自己,同时也找回自己。
当我在意每一个当下,学会和自己相处,做自己的闺蜜,学会倾听自己心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