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互联网非常发达,想要的知识和信息都能通过各种渠道查找到,所以如何在信息爆炸的网络中不迷失学习的出新很重要。
曾经在某文章里看到知乎的一个高赞问题:为何许多人收藏了许多干货却依旧过得一般?
有网友回答说:人类有一种原始的遗传喜欢收集一切对自己有力的东西,可往往很快就会忘记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进而又寻找新的机缘。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行为,看到一篇好文章就先收藏起来,看到一个内容很好的付费课程就想趁着有优惠的时候先买下来,过后在找时间学习?
我曾经有过这样的行为,在知乎上原本是要搜索某个问题的,结果在首页看到一些吸引眼球的标题就忍不住点进去看,然后就自动滑到最底部点击收藏,看完一篇又一篇,好像少看了一篇就会损失几个亿似的,事实上放进收藏就没在翻开看过。
我们需要的不是收集各种文章的技巧组合成一本万能的工具书,而是找到自己还能成长的弱点进行学习。
这好比许多书籍和文章都在科普养生,每个专家都有自己的理论和依据,那么到底该听谁的呢?
每个专家说的都有道理,但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兼顾那么多种方法,将生活弄得一团糟糕,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自己的问题入手,看看哪个专家的观点比较适合自己,这些技巧最基本的要点至少是好操作省时间。
条条大路通罗马,没有什么路是一步就能到达终点的。
当眼前出现许多种可以选择的路径时,走通了一条路其实就够了,正如养生这件事终点就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少生病。
有个故事讲的是猴子下山,先是摘了一个大西瓜抱在手里,后来经过一片玉米地就将西瓜扔了,换成了玉米,然后又是桃林,当它最后爬上山的时候,手里只剩下一个桃核。
其实每一种食物共同的作用就是填饱肚子,无论是西瓜、玉米还是桃子,在人类看来它们的价钱不同,所以选择最贵的就显得更有价值。
可猴子并不懂这些,它只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毫不犹豫的抛弃旧的更换最新的,而又见到更想要的东西就会抛下第二个心仪之物。
回想一下,我们自己是否也有这样做的时候呢?
当你看到别人推荐了一个书单有许多高评分的好书时,顿觉自己挖到了宝藏,迫不及待的将那些书加到书架里满满当当。
可年底在回头看时,有人会惊讶的发现那些书压根儿没看多少,每一本都读了一点点,然后又被更新的所谓好书引走了注意力,到头来每个领域略懂皮毛。
所以,如今不是缺乏好作品的时代,而是缺乏专注读好一本书的人。 即使有许多美食放在面前,嘴巴只有这么大也不能一口气吃下,不如放慢速度专心品味一种滋味,将目光放得长远些,十年后总会有一个大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