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项目需要,需要和三方的oauth2服务器进行集成。网上关于spring cloud security oauth2的相关资料,一般都是讲如何配置,而能把这块原理讲透彻的比较少,这边自己做一下总结和整理,顺带介绍一下JWT的使用场景。
什么是OAuth2?
OAuth2是一个关于授权的开放标准,核心思路是通过各类认证手段(具体什么手段OAuth2不关心)认证用户身份,并颁发token(令牌),使得第三方应用可以使用该令牌在限定时间、限定范围访问指定资源。主要涉及的RFC规范有RFC6749
(整体授权框架),RFC6750
(令牌使用),RFC6819
(威胁模型)这几个,一般我们需要了解的就是RFC6749
。获取令牌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授权码模式
,简单模式
,密码模式
和客户端模式
,如何获取token不在本篇文章的讨论范围,我们这里假定客户端已经通过某种方式获取到了access_token,想了解具体的oauth2授权步骤可以移步阮一峰老师的理解OAuth 2.0,里面有非常详细的说明。
这里要先明确几个OAuth2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
resource owner
: 拥有被访问资源的用户 -
user-agent
: 一般来说就是浏览器 -
client
: 第三方应用 -
Authorization server
: 认证服务器,用来进行用户认证并颁发token -
Resource server
:资源服务器,拥有被访问资源的服务器,需要通过token来确定是否有权限访问
明确概念后,就可以看OAuth2的协议握手流程,摘自RFC6749
Abstract Protocol Flow.png
什么是Spring Security?
Spring Security是一套安全框架,可以基于RBAC(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对用户的访问权限进行控制,核心思想是通过一系列的filter chain来进行拦截过滤,以下是ss中默认的内置过滤器列表,当然你也可以通过custom-filter
来自定义扩展filter chain列表
Alias | Filter Class | Namespace Element or Attribute |
---|---|---|
CHANNEL_FILTER | ChannelProcessingFilter | http/intercept-url@requires-channel |
SECURITY_CONTEXT_FILTER | SecurityContextPersistenceFilter | http |
CONCURRENT_SESSION_FILTER | ConcurrentSessionFilter | session-management/concurrency-control |
HEADERS_FILTER | HeaderWriterFilter | http/headers |
CSRF_FILTER | CsrfFilter | http/csrf |
LOGOUT_FILTER | LogoutFilter | http/logout |
X509_FILTER | X509AuthenticationFilter | http/x509 |
PRE_AUTH_FILTER | AbstractPreAuthenticatedProcessingFilter | N/A |
CAS_FILTER | CasAuthenticationFilter | N/A |
FORM_LOGIN_FILTER | UsernamePasswordAuthenticationFilter | http/form-login |
BASIC_AUTH_FILTER | BasicAuthenticationFilter | http/http-basic |
SERVLET_API_SUPPORT_FILTER | SecurityContextHolderAwareRequestFilter | http/@servlet-api-provision |
JAAS_API_SUPPORT_FILTER | JaasApiIntegrationFilter | http/@jaas-api-provision |
REMEMBER_ME_FILTER | RememberMeAuthenticationFilter | http/remember-me |
ANONYMOUS_FILTER | AnonymousAuthenticationFilter | http/anonymous |
SESSION_MANAGEMENT_FILTER | SessionManagementFilter | session-management |
EXCEPTION_TRANSLATION_FILTER | ExceptionTranslationFilter | http |
FILTER_SECURITY_INTERCEPTOR | FilterSecurityInterceptor | http |
SWITCH_USER_FILTER | SwitchUserFilter | N/A |
这里面最核心的就是FILTER_SECURITY_INTERCEPTOR
,通过FilterInvocationSecurityMetadataSource
来进行资源权限的匹配,AccessDecisionManager
来执行访问策略。
认证与授权(Authentication and Authorization)
一般意义来说的应用访问安全性,都是围绕认证(Authentication)和授权(Authorization)这两个核心概念来展开的。即首先需要确定用户身份,在确定这个用户是否有访问指定资源的权限。认证这块的解决方案很多,主流的有CAS
、SAML2
、OAUTH2
等(不巧这几个都用过-_-),我们常说的单点登录方案(SSO)说的就是这块,授权的话主流的就是spring security和shiro。shiro我没用过,据说是比较轻量级,相比较而言spring security确实架构比较复杂。
Spring Cloud Security Oauth2认证流程
将OAuth2和Spring Security集成,就可以得到一套完整的安全解决方案。
为了便于理解,现在假设有一个名叫“脸盆网”的社交网站,用户在首次登陆时会要求导入用户在facebook的好友列表,以便于快速建立社交关系。具体的授权流程如下:
- 用户登陆脸盆网,脸盆网试图访问facebook上的好友列表
- 脸盆网发现该资源是facebook的受保护资源,于是返回302将用户重定向至facebook登陆页面
- 用户完成认证后,facebook提示用户是否将好友列表资源授权给脸盆网使用(如果本来就是已登陆facebook状态则直接显示是否授权的页面)
- 用户确认后,脸盆网通过
授权码模式
获取了facebook颁发的access_token - 脸盆网携带该token访问facebook的获取用户接口
https://api.facebook.com/user
,facebook验证token无误后返回了与该token绑定的用户信息 - 脸盆网的spring security安全框架根据返回的用户信息构造出了principal对象并保存在session中
- 脸盆网再次携带该token访问好友列表,facebook根据该token对应的用户返回该用户的好友列表信息
- 该用户后续在脸盆网发起的访问facebook上的资源,只要在token有效期及权限范围内均可以正常获取(比如想访问一下保存在facebook里的相册)
不难看出,这个假设的场景中,脸盆网就是第三方应用(client),而facebook既充当了认证服务器,又充当了资源服务器。这个流程里面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关键点,我需要重点说一下,而这也是其他的涉及spring security与OAuth2整合的文章中很少提及的,很容易云里雾里的地方。
细心的同学应该发现了,其实在标准的OAuth2授权过程中,5、6、8这几步都不是必须的,从上面贴的RFC6749
规范来看,只要有1、2、3、4、7这几步,就完成了被保护资源访问的整个过程。事实上,RFC6749
协议规范本身也并不关心用户身份的部分,它只关心token如何颁发,如何续签,如何用token访问被保护资源(facebook只要保证返回给脸盆网的就是当前用户的好友,至于当前用户是谁脸盆网不需要关心)。那为什么spring security还要做5、6这两步呢?这是因为spring security是一套完整的安全框架,它必须关心用户身份!在实际的使用场景中,OAuth2一般不仅仅用来进行被保护资源的访问,还会被用来做单点登陆(SSO)。在SSO的场景中,用户身份无疑就是核心,而token本身是不携带用户信息的,这样client就没法知道认证服务器发的token到底对应的是哪个用户。设想一下这个场景,脸盆网不想自建用户体系了,想直接用facebook的用户体系,facebook的用户和脸盆网的用户一一对应(其实在很多中小网站现在都是这种模式,可以选择使用微信、QQ、微博等网站的用户直接登陆),这种情况下,脸盆网在通过OAuth2的认证后,就希望拿到用户信息了。所以现在一般主流的OAuth2认证实现,都会预留一个用户信息获取接口,就是上面提到的https://api.facebook.com/user
(虽然这不是OAuth2授权流程中必须的),这样client在拿到token后,就可以携带token通过这个接口获取用户信息,完成SSO的整个过程。另外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说,如果获取不到用户信息,则意味者每次要从脸盆网访问facebook的资源,都需要重定向一次进行认证,用户体验也不好。
OAuth2与SSO
首先要明确一点,OAuth2并不是一个SSO框架,但可以实现SSO功能。以下是一个使用github作为OAuth2认证服务器的配置文件
server:
port: 11001
security:
user:
password: user # 直接登录时的密码
ignored: /
sessions: never # session策略
oauth2:
sso:
loginPath: /login # 登录路径
client:
clientId: c40fb56cb4sdsdsdsd
clientSecret: c910ec22981daa28e1b59c778sdfjh73j3
accessTokenUri: https://github.com/login/oauth/access_token
userAuthorizationUri: https://github.com/login/oauth/authorize
resource:
userInfoUri: https://api.github.com/user
preferTokenInfo: false
可以看到accessTokenUri
和userAuthorizationUri
都是为了完成OAuth2的授权流程所必须的配置,而userInfoUri
则是spring security框架为了完成SSO所必须要的。所以总结一下就是:通过将用户信息这个资源设置为被保护资源,可以使用OAuth2技术实现单点登陆(SSO),而Spring Security OAuth2就是这种OAuth2 SSO方案的一个实现。
Spring Security在调用user接口成功后,会构造一个OAuth2Authentication
对象,这个对象是我们通常使用的UsernamePasswordAuthenticationToken
对象的一个超集,里面封装了一个标准的UsernamePasswordAuthenticationToken
,同时在detail
中还携带了OAuth2认证中需要用到的一些关键信息(比如tokenValue
,tokenType
等),这时候就完成了SSO的登陆认证过程。后续用户如果再想访问被保护资源,spring security只需要从principal中取出这个用户的token,再去访问资源服务器就行了,而不需要每次进行用户授权。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此时浏览器与client之间仍然是通过传统的cookie-session机制来保持会话,而非通过token。实际上在SSO的过程中,使用到token访问的只有client与resource server之间获取user信息那一次,token的信息是保存在client的session中的,而不是在用户本地。这也是之前我没搞清楚的地方,以为浏览器和client之间也是使用token,绕了不少弯路,对于Spring Security来说,不管是用cas、saml2还是Oauth2来实现SSO,最后和用户建立会话保持的方式都是一样的。
OAuth2 SSO与CAS、SAML2的比较
根据前面所说,大家不难看出,OAuth2的SSO方案和CAS、SAML2这样的纯SSO框架是有本质区别的。在CAS和SAML2中,没有资源服务器的概念,只有认证客户端(需要验证客户信息的应用)和认证服务器(提供认证服务的应用)的概念。在CAS中这叫做cas-client
和cas-server
,SAML2中这叫做Service Providers
和Identity Provider
,可以看出CAS、SAML2规范天生就是为SSO设计的,在报文结构上都考虑到了用户信息的问题(SAML2规范甚至还带了权限信息),而OAuth2本身不是专门为SSO设计的,主要是为了解决资源第三方授权访问的问题,所以在用户信息方面,还需要额外提供一个接口。
Authorization Server与Resource Server分离
脸盆网的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资源服务器和认证服务器是在一起的(都是facebook),在互联网场景下一般你很难找到一个独立的、权威的、第三方的认证中心(你很难想像腾讯的QQ空间通过支付宝的认证中心去授权,也很难想像使用谷歌服务要通过亚马逊去授权)。但是如果是在公司内部,这种场景其实是很多的,尤其在微服务架构下,有大量服务会对外提供资源访问,他们都需要做权限控制。那么最合理的当然就是建立一个统一的认证中心,而不是每个服务都做一个认证中心。我们前面也介绍了,token本身是不携带用户信息的,在分离后resouce server在收到请求后,如何检验token的真实性?又如何从token中获取对应的用户信息?这部分的介绍网上其实非常少,幸好我们可以直接从官方文档获取相关的蛛丝马迹,官方文档对于resouce server的配置是这样描述的:
security:
oauth2:
resource:
userInfoUri: https://api.github.com/user
preferTokenInfo: false
寥寥数语,但已经足够我们分析了。从这个配置可以看出,client在访问resource server的被保护资源时,如果没有携带token,则资源服务器直接返回一个401未认证的错误
<oauth>
<error_description>
Full authentication is required to access this resource
</error_description>
<error>unauthorized</error>
</oauth>
如果携带了token,则资源服务器会使用这个token向认证服务器发起一个用户查询的请求,若token错误或已经失效,则会返回
<oauth>
<error_description>49e2c7d8720738cfb75f6b675d62e5ecd66</error_description>
<error>invalid_token</error>
</oauth>
若token验证成功,则认证服务器向资源服务器返回对应的用户信息,此时resource server的spring security安全框架就可以按照标准的授权流程进行访问权限控制了。
认证与授权的解耦
从这个流程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过OAuth2进行SSO认证,有一个好处是做到了认证与授权的解耦。从日常的使用场景来说,认证比较容易做到统一和抽象,毕竟你就是你,走到哪里都是你,但是你在不同系统里面的角色,却可能千差万别(家里你是父亲,单位里你是员工,父母那里你是子女)。同时角色的设计,又是和资源服务器的设计强相关的。从前面的配置中不难发现,如果希望获得为不同资源服务器设计的角色,你只需要替换https://api.facebook.com/user
这个配置就行了,这为我们的权限控制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而这是传统的比如SAML2这样的SSO框架做不到的。
JWT介绍
终于来到了著名的JWT部分了,JWT全称为Json Web Token,最近随着微服务架构的流行而越来越火,号称新一代的认证技术。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jwt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一下OAuth2的token技术有没有什么痛点,相信从之前的介绍中你也发现了,token技术最大的问题是不携带用户信息,且资源服务器无法进行本地验证,每次对于资源的访问,资源服务器都需要向认证服务器发起请求,一是验证token的有效性,二是获取token对应的用户信息。如果有大量的此类请求,无疑处理效率是很低的,且认证服务器会变成一个中心节点,对于SLA和处理性能等均有很高的要求,这在分布式架构下是很要命的。
JWT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从本质上来说,jwt就是一种特殊格式的token。普通的oauth2颁发的就是一串随机hash字符串,本身无意义,而jwt格式的token是有特定含义的,分为三部分:
- 头部
Header
- 载荷
Payload
- 签名
Signature
这三部分均用base64进行编码,当中用.
进行分隔,一个典型的jwt格式的token类似xxxxx.yyyyy.zzzzz
。关于jwt格式的更多具体说明,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大家可以直接去官网查看官方文档,这里不过多赘述。
相信看到签名大家都很熟悉了,没错,jwt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技术,相反非常简单。认证服务器通过对称或非对称的加密方式利用payload
生成signature
,并在header
中申明签名方式,仅此而已。通过这种本质上极其传统的方式,jwt可以实现分布式的token验证功能,即资源服务器通过事先维护好的对称或者非对称密钥(非对称的话就是认证服务器提供的公钥),直接在本地验证token,这种去中心化的验证机制无疑很对现在分布式架构的胃口。jwt相对于传统的token来说,解决以下两个痛点:
- 通过验证签名,token的验证可以直接在本地完成,不需要连接认证服务器
- 在payload中可以定义用户相关信息,这样就轻松实现了token和用户信息的绑定
在上面的那个资源服务器和认证服务器分离的例子中,如果认证服务器颁发的是jwt格式的token,那么资源服务器就可以直接自己验证token的有效性并绑定用户,这无疑大大提升了处理效率且减少了单点隐患。
JWT适用场景与不适用场景
就像布鲁克斯在《人月神话》中所说的名言一样:“没有银弹”。JWT的使用上现在也有一种误区,认为传统的认证方式都应该被jwt取代。事实上,jwt也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它也有适用场景和不适用场景。
适用场景:
- 一次性的身份认证
- api的鉴权
这些场景能充分发挥jwt无状态以及分布式验证的优势
不适用的场景:
- 传统的基于session的用户会话保持
不要试图用jwt去代替session。这种模式下其实传统的session+cookie机制工作的更好,jwt因为其无状态和分布式,事实上只要在有效期内,是无法作废的,用户的签退更多是一个客户端的签退,服务端token仍然有效,你只要使用这个token,仍然可以登陆系统。另外一个问题是续签问题,使用token,无疑令续签变得十分麻烦,当然你也可以通过redis去记录token状态,并在用户访问后更新这个状态,但这就是硬生生把jwt的无状态搞成有状态了,而这些在传统的session+cookie机制中都是不需要去考虑的。这种场景下,考虑高可用,我更加推荐采用分布式的session机制,现在已经有很多的成熟框架可供选择了(比如spring sessio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