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到这个辣眼睛的海报,估计在我的朋友圈内至少有一半人会一笑了之,“这破片你也看?不用想,就是给小朋友看的剧,内容没有,内涵更没有。”
今天日子有一点特殊,是我们五周年结婚纪念日,至于要准备怎么过,我有点偷懒,花式浪漫是玩不了,那就带着花,陪老婆去看部她喜欢的类型的电影。之前我对这种剧是不屑的,甚至是排斥的,虽然记得自己学生时代也追《流星雨》,成长后觉得太傻太天真,一切和现实不相干的东西我都不再关注。
整部片子看完后,我有几个感触,来分享一下。
阶层加速分化,社会层级之间的流动越来越小
一进影厅,基本是满座状态,让我很是吃惊,观影人群中,论年龄,我这刚年满三十的岁数,应该是在场中除了保洁阿姨,就数我的年龄最大了。学生和小青年各占一半吧,平日里根本见不着这个群体的人,在这里一下子见到这么多。原来是我出入的场合中,基本上不会有他们的身影,看不到是很正常的,他们过什么样的生活,我根本不知道。
影片的内容,可以说很赶当前的时髦,有很多新词汇,如果没有了解这些词汇是什么意思,电影有些部分是看不懂的。这部片子,就是给小年轻们准备的,压根就没考虑三十岁以上人群。这里,存在着一个叫“代沟”的东西。年轻人看着会说好,中年大叔会说这是什么玩意!
现在,中国已经分层了,精英阶层每天谈论的是怎么改变世界;中产阶层每天谈的是怎么财富自由,如何自我实现;还有一大群人,还在生存线上挣扎;当然还有一群城镇青年,娱乐至死。而阶层之间,相互的沟通和联系是很少的,精英阶层不知道坐地铁是什么感觉,中产阶层也不知道挤公交车是什么感觉,我从结婚到现在五年的时间,曾经的一大批白领同事和朋友,现在的生活依旧,没有任何改观。即便有通过房产投资,和创业赚到不少钱的朋友,因此身价大涨,但是在阶层上,却并没有发生变化。这里,我所说的阶层区分,是以认知水平+财富多寡来划分的。
因为中国的大发展,信息时代反而更容易的把人们都送进了不同的小圈子里,彼此的隔绝是加速变深的,这一点,其实我们是走美国的老路,美国的阶级分化很严重。
产品,就要全方位无死角的迎合用户
每一步商业影片,都是一个产品,盈利是它的第一诉求。至于艺术性,我想发表点观点,凡是有观赏性,就有艺术性,艺术不是高冷的,它是贴合人性的,是普世的,是属于大众的。
作为一个产品,在开发阶段,就需要给产品的用户进行画像,到底哪些人是我的用户?这些用户都要什么?除了他们要的,我还能不能再多给一点惊喜?
这部片子做到了,这方面,它至少能得90分。前面已经分析过,它的用户主要是年青人,今年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上,说了一个叫“小镇青年”的词,我觉得很准确。2017年《战狼2》创造了50亿票房的神话,我去影院看过后,真没看出来哪里好!但是他们符合小镇青年的口味。
二三线城市正在崛起,未来的机会在这里
前面已经说过,影院是满座,像我所在的这一个三线半的城市,人口也开始突破了一百万,我记得中学地理课,把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定义为超大城市,按照过去的定义,那现在中国基本每一个地级市都是一个超大城市。
北上广深,总人口数量对于全国的比例来讲,也是很低的,人口主要还是集中在二三线城市。现在主力的消费人群也都集中于此,可以说,这里只要验证一个模式的成功,再进行复制是很容易的。相反,一线城市,由于高昂的人力和房租,创业成本很高,没有融资就创业,难度特别大。
中国文化产业已经崛起,对外输出已经开始
这几年,虽然在意思形态上管控还在,但是出了很多不少好的作品,网络小说有很多不错的,有《鬼吹灯》,《诛仙》等等。《白鹿原》、《芳华》这类影片也是上了影院公映的,这是一种进步。刘慈欣的《三体》在国际上获奖,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发行,这是中国文化作品开始对外输出的开始。
之前,我们除了《孙子兵法》国外人读的多,好像也没什么拿的出手的了。现在,网剧《白夜追凶》被国外引入,甚至很多仙侠类网文都被翻译成英文,国外很多网友追更新的也很多。在文化产业,我们已经开始了全球化。
拒绝了解就是自我封闭
最后这一条感悟,是送给之前的我和像之前的我的人的。2017年,我做了一些事情,在价值观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读了一些书,有了科学思维,锻炼了一点逻辑能力,除此之外,最让我庆幸的是,我打了2017年最火的游戏《狼人杀》《王者荣耀》和《绝地求生》,甚至今天还看了电影《前任3》,做这几件事的经历,让我看到了95后的生活,他们在做什么,不了解他们,我们就是自己曾经嘲笑的顽固派。
有一天,我们看不懂他们的时候,就是被淘汰的时候,年轻人的世界,真的好精彩!最后,谁想吃鸡,我可以带带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