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篇2-6.7

作者: 老彭有话 | 来源:发表于2018-08-23 00:54 被阅读7次

    2.6[传统为2.7]子游①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子游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说到孝,就是说能养父母。只是得到养活,连畜牲都是能做到的。如果对父母不能孝敬,这又有什么区别呢?

    【老彭有话】子游来问孝,孔子的回答与前面又不一样了。孔子说,现在人们认为能给父母口吃的,不饿着他们就是孝了。其实“孝”那里是这么简单,他们是人啊,除了吃饭还有精神需求。要是给口吃的就算孝,那是连畜牲也能做到的。因此,如果没有精神上的抚慰和尊敬,这和畜牲还有什么区别呢?

    这在目前是不是仍有现实意义?

    另,关于“犬马”一词,在这里只是指代一般的畜牲而已,并不是真用来指狗和马。现在我们说“犬马之劳”,也不是具体指犬马。

    【注释】①子游,孔子学生,姓言,名偃,字子游。与子夏、子张齐名,为“孔门十哲”之一。是南方孔子学说的传播者。


    2.7[传统为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①。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②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要和颜悦色。家里有事,孩子要全力承担。有好饭食,先济长辈吃喝。难道这些不就是人们认为的孝吗?

    【老彭有话】子夏也问孝,孔子又给出了另一种答案。孔子说什么是孝?父母面前要有个好脸色。父母有事,孩子要主动地去解决。有酒肉,先济年长的人吃。难道这些不就是人们认为的孝吗?

    以上连续四章(五答)是孔子针对不同的情况来回答什么是“孝”。总结起来就是“无违”、“有礼”,“无忧”、“有敬”、“有济”。为什么孔子会“看人下菜碟”,一人一个说法呢?从教育的角度,我们可以认为孔子这是在因材施教。但是从“德”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从“孝”的不同角度来谈不同阶层人的“德”。所以,以上四章五答,虽然谈的是“孝”,但与《学而篇》论“孝”的角度不同,突出了“阶层”的差异。进一步突出“齐之以礼,知耻且格”。这其中,对二孟回答的稍稍还有背景。对樊迟是孔子主动引其发问,可看作是自问自答,也可看作是对孟懿子的具体回答。而对子游、子夏的回答则一点背景也没有。是不是子游对父母不好,每天只是给口吃的就什么也不管了呢?子夏天天给父母甩脸子,不帮老人干活;有好吃的不告诉父母在一边偷着吃呢?

    如果我们清楚了这些话里的意思,也用不着费心去猜测孔子说话的背景了,反正孔子说得不是我们。当然了,如果你是这样的人,那孔子也就是正在说你!

    【注释】①难,困难。色难,假装快乐。②先生,长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为政篇2-6.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gu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