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踏梦之旅——寻找蓝花楹

踏梦之旅——寻找蓝花楹

作者: 司马空空 | 来源:发表于2017-06-14 19:52 被阅读44次

蓝花楹,初次认识这个名字是在2015年的春天,那是身边的好友微信昵称名为蓝花楹,当时只觉得这名字很美,但并未考究其来历,到后来,我才慢慢知道,原来这是一种花的名字,高大的树干,紧密布局的二回羽状复叶,蓝色的小喇叭状花朵,带着一股浓郁的香味的它们多分布在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以及中国的广西、海南、广东、云南、福建等地,没想到的是,这看似生长在热带气候的蓝花楹在我的身边也随处可见。

蚂蚁与蓝花楹

我所生活的地方处于渝西小城——璧山,璧山是一座正在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绿色小城,城中的绿化植物种类繁多,而我有幸见到蓝花楹是在5月份,5月正值蓝花楹盛开时节,标志性的蓝色花朵让我们可以轻松地将它们辨识出来。

璧山东林大道金冠汽车旁的蓝花楹  N29°33'50"  E106°13'19"

然而,拍摄蓝花楹的时候已经6月份,能够坚持一个多月的花期的它们已经谢了不少,零星的花朵在树梢上也是蛮美丽的。在璧山的南端,从来凤古驿开始,各地都发展生态苗木种植,这里就是各类苗木集中营,当然也有不少人儿种植蓝花楹。来凤街道的兴隆苗圃位于省道108旁,沿着苗圃便道向里走去,一排排蓝花楹竞相开放。在这里,我第一次细微地观察了他们的小喇叭。拍摄的前夜下了大雨,本应该饱满的花朵被雨水淋的蔫哒哒的,不过,布满了水珠的它们看起来依然动人,一只黑色小蚂蚁在树叶上徘徊,恐怕是想走上花朵去喝那鲜美的露水。

璧山来凤兴隆苗圃  N29°25'38" E106°10'19"

挂在树梢上的除了今年新开的花儿,还有那一只只黑色的类似贝壳的东西,想必在那坚硬的外壳里面保护着它们的基因遗传密码。也许,那东西并不美味或者好玩,所以黑色的外壳已经布满了青苔和污垢,我也不忍心撬开它们来一探究竟,断定这就是蓝花楹的种子。

璧山来凤兴隆苗圃  N29°25'38" E106°10'19"

蓝花楹并不只是吸引了蚂蚁和我,还有很多漂亮的蝴蝶,当然,它们舞姿翩翩从不给我抓拍的机会。湿漉漉的树干,正适合那一只只软萌的蜗牛休憩。

璧山来凤兴隆苗圃  N29°25'38" E106°10'19"

一串串蓝色的花朵集中在一起,就好像组成了一叠蓝色的瀑布,想象着由它们构成了花间小道,身临其境,不甚惬意。

璧山来凤兴隆苗圃  N29°25'38" E106°10'19"

看完了兴隆苗圃的蓝花楹,我继续向南前行,来到了位于丁家电杆厂附近的璧山蓝花楹苗圃。本来,电杆厂周围种了很多蓝花楹,但是它们已经只剩下绿叶,见不到一零星花儿。这里的蓝花楹固然很多,茂密的树叶已经遮挡了广告牌的有效信息,这绝非我故意而为之。

璧山丁家街道蓝花楹苗圃  N29°25'12" E106°9'23"

走进密林深处,仰望上方,阳光透过秘密麻麻的树叶照射进来。树叶在强光下轮廓清晰可见,它们长得十分对称,就像一片羽毛一般。

璧山丁家街道蓝花楹苗圃  N29°25'12" E106°9'23"

踏出密林,隔着省道108望去,不太繁茂的蓝花楹下的三个人映入镜头,让我感到惊奇的是,没想到竟能在这距离主城30多公里的丁家能够看到小黄车的身影,真心的为共享单车创始者感到佩服。

璧山丁家街道蓝花楹苗圃  N29°25'12" E106°9'23"

一路南下,沿着公路两旁都能看到蓝花楹的身影,要么一大片,要么就那么孤零零的一棵。在原来的定林乡(现归属于璧山区丁家街道)场镇中部,有那么一条不为我知晓名字的路旁就孤零零的生长着一棵。那棵树,不知是何原因生长在那场口,而那街道也确是很窄,所以才会有那逢场天禁止停车的标识牌。

璧山区丁家街道定林场  N29°22'18" E106°7'22"

一过定林继续南下就进入了称为璧山南大门的广普,广普镇处于璧山最南端,东南部以及西南部紧挨着江津的德感街道和吴滩镇(聂荣臻元帅故里)。其中挨着丁家的马鞍村属于镇内的苗木种植村,有幸的是,在挨着马鞍村办公室不远处有一处苗圃种满了蓝花楹,而这是我目前见过占地面积最大,未来规模将超过丁家的璧山蓝花楹苗圃的地方,下面就向您呈上树干上的盘存标签,也算是给老板做个广告吧。

璧山区广普镇老家苗圃  N29°21'31" E106°8'5"

此处的蓝花楹种植数量多,而且盛开的花朵也不少,除了长得高大已经盛开的以外,还有那一颗颗被修剪过的树桩,但在那树桩的顶端也长满了茂盛的新芽,想必在那未来的三年内,在这里必将能够欣赏到一场蓝色盛景。

璧山区广普镇老家苗圃  N29°21'31" E106°8'5"

昨夜南风又夏雨,林间树下,一朵朵已经绽放过了的花朵洒落在泥土上,此处得一诗句:落蓝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璧山区广普镇老家苗圃  N29°21'31" E106°8'5"

从璧中行至广普,辗转约35公里,寻找蓝花楹的旅程完成了一半,紧接着,就要启程前往那曾经生活四年的圣地——永川。对于我而言,在永川生活了四年,而位于新城边缘的神龙路上种植的蓝花楹也仅仅在今年进入了我的视线。

永川区神龙路 N29°21'22" E105°56'35" 永川区神龙路 N29°21'22" E105°56'35"

恰巧,我有同窗住在这神龙路旁边,爬上楼去,能够将路旁的蓝花楹一收眼底。

永川区神龙路兴龙苑 N29°21'22" E105°56'35"

除了神龙路,在永川,我还知道一处有蓝花楹的地方,那就是曾经的母校——重庆文理学院(卫星湖校区)。重庆文理学院(卫星湖校区)地处黄瓜山脚,卫星湖畔,常年风景如画,是个学习休闲的好地方,回忆在那里待过的大一时光,少有学习,赏春花秋月的时间倒是不少。在知善楼(学校食堂)前面的风雨球场旁有两棵树干已长满苔藓的古树,不知它们年岁几何,然而,直至后来才知道它们是蓝花楹。

重庆文理学院(卫星湖校区)  N29°14'30" E105°51'50" 重庆文理学院(卫星湖校区)  N29°14'30" E105°51'50"

爬上知善楼,透过换气窗,将镜头伸出窗外,俯拍朵朵花儿撒落石阶。不得不感慨这“上帝视角”的确很独特。

重庆文理学院(卫星湖校区)N29°14'30" E105°51'50"

在知善楼朝卫星湖方向望去,看见在那操场旁的室内篮球场墙边一抹蓝色,将镜头焦距拧到最远,透过取景器我确认它们也是今天的主角。于是,为了和他们来一次亲密的接触,我踏上了这条光影斑驳的小道,回想起来,这好像是我的第一次踏足。

重庆文理学院(卫星湖校区)N29°14'30" E105°51'50"

在小道的中部,右侧有一平台,水泥地面长满了青苔,在那青苔之上仍是零零落落的蓝花楹花朵。这青苔加落花,以及不远处房门上隐约可见的门封条印记说明这儿已经许久没人来过了。

重庆文理学院(卫星湖校区)N29°14'30" E105°51'50"

无情的岁月在树皮上划出一道道痕迹,这是对历史的见证,也是对生命的洗礼,我不禁伸出手掌抚摸它们,触感十分清晰。

重庆文理学院(卫星湖校区)N29°14'30" E105°51'50" 重庆文理学院(卫星湖校区)N29°14'30" E105°51'50"

经过此次的寻找蓝花楹之旅,回归母校,发现除了知善楼旁的三棵蓝花楹以外,在室内篮球场、校医院以及听枫苑附近都分布有大大小小共计十余棵。

重庆文理学院(卫星湖校区) N29°14'30" E105°51'50"

百度百科上介绍:蓝花楹花语:宁静、深远、忧郁,在绝望中等待爱情。想必,原产自巴西的蓝花楹能够在中国逐渐被种植观赏,更多的是因为它那一抹令人感觉宁静的蓝色和香味吧!

重庆文理学院(卫星湖校区)星湖广场  N29°14'30" E105°51'50"

相关文章

  • 踏梦之旅——寻找蓝花楹

    蓝花楹,初次认识这个名字是在2015年的春天,那是身边的好友微信昵称名为蓝花楹,当时只觉得这名字很美,但并未考究其...

  • 蓝花楹

    肖佩云 蓝花楹 蓝花楹 开在五月的枝头 蓝花楹 蓝花楹 唱着忧郁的歌谣 蓝花楹 蓝花楹 像一朵朵...

  • 虫虫自然课之旅行的种子

    蓝花楹叶 蓝花楹果荚

  • 2019-04-28

    蓝花楹

  • 妩媚紫色销魂魄,隔墙最羡蓝花楹

    夏日微醺蓝花楹,幽雅紫韵入晴空。我欲乘风拂落花,窈窕紫色舞花影。 这抹紫色就是蓝花楹! 夏天的蓝花楹,花朵挂满枝头...

  • 蓝花楹树开花了

    蓝花楹树开花了。 百度知道:蓝花楹是紫葳科、蓝花楹属落叶乔木,高达15米。叶对生,为2回羽状复叶,...

  • 六十九、蓝花楹

    蓝花楹,潇洒疏朗的羽叶,雅致明秀的蓝紫花朵,城市中最具诗意的乔木。 蓝花楹是紫葳科、蓝花楹属落叶乔木,植株可高达1...

  • 今日份小确幸

    蓝色是澄澈的颜色,紫色是浪漫的颜色,那蓝花楹的颜色则是澄澈浪漫的每年春天,蓝花楹都会如约而至~ 在蓝花楹的花语中,...

  • 花城初夏又见蓝花楹

    蓝花楹(学名:Jacaranda mimosifolia D. Don)是紫葳科、蓝花楹属落叶乔木,高达15米。花...

  • 沐林人词鉴赏 今日原创读诵 浣溪沙 蓝花楹

    浣溪沙蓝花楹 浅紫覆街渲染欣,蓝花楹目叹流金,去年此景不留今。 良木鸟栖蜂采蜜,簇城恍梦赋词新,上天入地化身心。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踏梦之旅——寻找蓝花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hh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