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躁动的年代
王石在退伍后、读书毕业后从事并不理想的职业,他自己认为:在机会来临之前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潜意识里为人生机遇的降临做着某种准备。
王石在铁路工作3年后通过招聘到了广州省外经委员,这时候大概30岁左右。但是在政府工作的经历让他感受到:在论资排辈的传统氛围中,自我实现自我追求的工作表现欲受到了强烈的抑制。
随后又在政府工作3年左右,大概33岁,有了孩子,组成了家庭。
王石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结识了曾邵科,经常去拜访,学习到了很多市场经济的知识与见闻。
在听刘元生的演唱会后主动结识,在交流的过程中,王石让刘元生认定他能成事。
在83年,王石利用现省发经委的资源进入深圳最大公司,特发公司。(这点比较重要,王石并没有不喜欢体制而对体制深恶痛绝,而是利用体制资源为自己提升)
二 玩空手道的创业者
王石首先赶上了中国设置特区的关键时间节点,百废待兴,是天时。
玉米创业:通过观察发现商机-> 调研方案是否可行 -> 打通完成运输需要的政策支持、交通条件。简直就是组织资源的典范。
在业务中学习财务知识。
部队磨练出的吃苦精神、耐性,对创业者是有用的。
王石的标准:绝不行贿。卧槽真假的?
由于市场突变,从盈利40万到亏本70万,王石仍然继续进货,他相信香港人仍然会吃鸡,他把时间设为100天。胆大+智慧
在玉米大赚之后,王石认为这项业务不是有前途的,转而进行电脑复印机进口业务。
三 如来佛是什么人-体制对公司的控制
从体制内辞职,开始电脑复印机进口业务,就是做外贸,从国外进口,卖到内地倒手赚钱。
进口录像机的时候,由于洞察到了市场库存太大,王石宣传自己进口的录像机未到货,要从其他公司进口,这样便稳住了价格,同时利用合伙人,迅速降价销售,从而回笼自己减少损失。这叫兵不厌诈。在回笼资金后,**又通过合伙人的关系,提高价格,收回资金。
王石认识到体制内的弊端,坚定的改革企业,力图实现正规化。避免搞贸易时候搞关系、钻政策和法律的空子。
四 激荡股改路
在体制内打通关系,在最终实现公司的股份制改革,而后上市,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问题。
1993年由多种业务改为专门进行住宅地产业务。
五 志在中国”帕尔迪“
高昂的价格拿地,成为进入地产行业的敲门砖。虽然拿地价格高昂,但是无形中的成为了自己企业的宣传宣传大旗。
学习风水,宣传自己地产的价值。精心打造后,自己的高地价也卖出了高房价。
向美国帕尔迪公司学习经营策略,不断在住宅市场获得成功。
六 “国营“与”公众“的转变
《大卫科波菲尔》对王石的影响很大,描写了在压迫下的小人物对幸福的追逐。
人的需求有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所以要打动一个人,不仅可以从物质、金钱着手,也可以从他的精神需求着手。
王石在面对母公司威胁调离自己,然后划拨汇款时候,没有妥协,不管他用的什么办法,他没有为了自己的利益牺牲这家公司。
王石在股份制改革的过程中,直接借助政府的力量,与市委书记搞好关系,并且在北京找关系,最终实现了改革。这其中必定有许多不需言明的故事。
2007年王石说自己全部身家大概600万左右,他想成为职业管理者而并不是所有者,他甘愿放弃了了金钱。
七 走在”圈钱游戏“之外
万科管理层持股很少,王石一直将自己定位为职业经理人,而不是拥有者,力图建立中国职业经理人制度,但是王石如此选择有个人志向的原因,也有当时环境:股份制改革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在当时比较敏感,同时当时万科职工抵制股份制改革,他必须身先士卒做表率作用。
另一则示例:原野公司董事长彭建东利用股份制改革,将国有资产变为自己资产,并且加入澳大利亚国籍,成功躲避惩罚,实现资产的原始积累。
君按证券在当时被成为证券行业的”黄埔军校“。但是张国庆转移资产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八 君万之争
王石通过争取国有股权的支持,来和君安对抗。王石多年来与当地官员已经建立起很好的关系。
采取停牌的策略,分化君安建立的股东联盟。
为了解决股权分散问题,与华润联手,华润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公司回归国有相对控股。
九 享受规则之美
万科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
建立网站,进行投资者交流与信息披露。
-
分红上,关注中小股东的利益。
-
进行增量-存量分别管理。
-
培养职业经理人。
万科的一切讲究规则。
十 总结
万科的目标是成为百年老店,他自己已经具备了达成这一目标的一部分基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