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测出自己的mbti之后,我喜欢在某平台上搜集和我测出是相同结果的人所发布的各种帖子,想要去从他们总结出来的特质中寻找自己的影子,我无法从自身的角度去认识自我,也不爱从别人的口中去认识自己,因为即使是与最好的朋友相处,我都会有所保留。
我不知道自己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家庭虽然不富裕,但是父母还是很疼爱的。都说童年对人的性格影响颇深,我试图去回想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
十岁前是和爷爷奶奶在乡下长大的,有一个弟弟陪伴着一起成长,那时长辈们对我的形容是一个不说话,很害羞,只会“嗯嗯”的邋里邋遢的小女孩。虽然那时年纪小,但是这段形容至今仍记忆尤深,我试图为自己的不爱说话,害怕人去找原因,大概是从有记忆起,就能够感受到,农村环境中的每个人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使得自己一直处于从属地位,比如,那时条件差,家里穷,奶奶每天中饭会给弟弟蒸一块粉蒸肉,而我和爷爷一起吃咸鸭,代替那一块粉蒸肉,现在想来,可能他们也征询过我的意见,只不过我因为作为姐姐的缘故,拒绝了,但我更偏向相信是他们更爱弟弟。其实我现在仍然记得,在农村的那段日子,虽然才不到十岁,却时常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在看别人,好像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者,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只是每个儿童成长期都会必经的一个阶段,所以好像也并不能解释,因为自己天性就不爱说话,内向孤僻而使得别人根本不关注自己,才使得自己处于从属地位这一假想。不过,嘴甜的孩子有糖吃,这句话是真的,听话的孩子永远都是不会得到宠爱。
在农村生活到十岁,其实性格多少已经定型。十岁后,转学来到城里上学,因为基础非常薄弱,小学成绩几乎一直处于中下游,只有六年级一次期末考试不知怎么回事,进了班级前十名,但是整体来看,在同学里也一直是暗淡的光。而且农村小孩和城市小孩在眼界,家庭财富方面相差甚远,所以在这个时期,自卑又开始产生了,就更不敢和人深交了,在这之后,一直到现在,与人交流更倾向于做一个倾听者,因为不敢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一穷二白。
说到农村的落后思想,这件事从方方面面都能在我的身上体现出来。虽然我的妈妈非常宠爱我,我也很爱她,但我仍然要以客观的态度去评价她。在我认为,她身上其实有浓重的男尊女卑思想,在她的眼里,相夫教子可能是一个女孩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今天为什么突然回忆往事,也是因为今晚她让我感觉到,能做几道菜是一件高兴的不能再高兴的事,不由得让我想起来,爸爸前几天随意对我说一句:现在成家庭主妇了,我当时直接白眼飞上天,当然,我知道其实他只是无奈的打趣。与妈妈不同,他希望我能天高任鸟飞的,所以我很感谢他,与我想法一致。除了妈妈,我的奶奶才是封建传统思想最浓重的一个人,在我大二时就已经开始为我张罗相亲的事情了,虽然她说是不好推辞另一位有着同样传统思想的老奶奶。
我不明白女性为什么刚刚到适婚年龄,他们就着急把人嫁出去,可能在他们眼里,嫁出去就少了一份负担,还能多一个家庭承担现在的压力,真好的算盘呀,人是等价交换的货币吗?为什么男性就不是呢?说到底还是几千年父系社会留在中国人血液里的顽疾。
本想笔触轻柔的将多年来的观察记录下来,却越写越沉重,不敢再继续,今日到此打住,不再深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