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孙子兵法》是一本不可不去研习的一本书。为什么?因为《孙子兵法》是最基本的战略原则和最基本的战术要点,《孙子兵法》是至简的大道。
因此,笔者撰写此《兵法十辩》不是研究,因学者多数研究的是《孙子兵法》的出现时间、考证;但笔者觉得世俗之人,应该着眼于《孙子兵法》本事的内容与思想上,细深究。研习笔者以为《孙子兵法》是一种丈量思考这个世界的工具,故《孙子兵法》虽名为“兵法”,实则超脱于“兵法”之外。笔者之所以以辩论式为文,皆因研修《孙子兵法》不是游戏,兵法亦不是游戏。在《孙子兵法.始计第一》中,孙子便直言道:“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在出土竹简中,孙子更直接向吴王阖闾说:“兵,利也,非好也;兵,危也,非戏也。君王以好与戏问之,外臣不敢对。”据查,隋朝大将杨素只因为曲解了兵书《尉缭子》中“臣闻古之善用兵者,能杀士卒之半,其次杀其十三,其下杀其十一。”中的“杀”字,而使得无数士兵枉死。故兵家之学,是一门严肃的学问,它探讨的是“不是你死,便是我亡”的紧张事件。一义不容二。
今笔者做《孙子兵法.兵法十辩》非是戏为,而是通过权威详尽的资料作为参考依据,即通过参考宋本《十一家注孙子》。这十一家分别有曹操、杜牧等人。曹操的注解,可以称得上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注本,而杜牧是注解最多的一人,更有其他大家。在此基础上,思考《孙子兵法》的内核,想必不会出多大岔子。
二零一九年 二月十一日 写于广州嘉禾望岗某公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