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尝闻人性本善,亦俯仰天地之间,男女老幼,各自欢怡,老其老,幼其幼,欣然喜欢也,
然人之位动物也,人之本质本动物,则必有动物之性格,夫动物之性格,或野蛮,或乖巧,或奸恶,或善良。
今有杨某,年已成人,个子颇高,吾见其之相甚恶,全然非善良之性格也。故曰奸恶野蛮者。
然其之奸恶野蛮,亦非吾所谓之奸恶野蛮。
两岁幼女,可爱焉,可怜焉,方自游戏与闾里,天真无邪,何尝有罪?
至于杨某提刀下楼,气色凶恶,眉毛倒竖,狂奔而下,正遇女童。女童方自游戏,何尝知之,其母在侧 ,浑然不觉。杨某于是拉扯女童,女童气力不如,不知哭喊,被其挥刀而下,连续五刀,鲜血满地,一时狼藉。凭空之灾,天降之祸,自古以来,未尝闻是。其母哭喊迭加,泪落如珠,杨某漠然。
漠然之色,恰如恶魔,漠然之色,恰如鬼怪,漠然之色,恰如魑魅魍魉。
彼其为魑魅魍魉者,何必害人,而所害之人,不过两岁,如此之恶,虽恶魔,鬼怪,魑魅魍魉亦不为也。
呜呼!人性善恶,竟可至此,杨家此子,是道德之沦丧,人性之扭曲?稚子尚幼,便遭受如此,前世之缘,前世之罪乎?
吾又闻幼童之母亲,方自武汉归,其母见之,此生将何以过,而此人将何以解忧?为吾武汉卖力如此,归来便遭受打击其如是,不有愧乎?
亚圣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恻隐之心。
此事不久,捕快疾来,天下闻之,无不惊讶!
而杨某曰:“我非弱者,我必报复社会。”猖獗至此,嚣张如是,咄咄逼人。
有知之者云:杨某其时正在家中,其父电话于其师,倏然,杨某发疯,乃有悲剧。
盖杨某与同学朋友,不大和谐,有事抵牾,与老师家长,亦颇有矛盾。心中郁结,无数痛苦,皆爆发于一时,冲动其为魔鬼,亦果然也。
故君子有三劝。
一。
人之为也,必与同学交好,友之多者,非但不寂寞而空虚,亦可使心情舒畅,调理身体。
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子又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不周,是小人也。
无朋无友,寂寞凄凉,心生芥蒂,孤陋寡闻,果然悲剧。而人乃群居动物,岂能隔离诸人,妄自尊大,以为无敌?
无敌,寂寞也。
二。
孩子家长,需照顾孩子,万事小心,不使孩子之身体发肤,皆做秽土。
不但生之,还需养之,养不教,父母之过也。
故防人之心不可无。
三。
学校教育,不仅须知教育于文化,还须知教育于道德。
道德者,人之本也,无道德之人,虽学富五车,亦何足道哉?我辈先学习道德,然后方可学习文化也。
今之师长,家长,徒然知使孩子得高分,赚大钱,却不知教育之。唯家长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才可教育孩子也。
近有吴谢宇,北大学霸,成绩鼎然,下楼每每与邻居招呼,笑容蔼然。
而谁知后来杀母之人,居然乃北大学霸,成绩鼎然,下楼每与邻居招呼,笑容蔼然者。
知人知面,却不知心,此辈小人,乃家长教育之不妥当,其人本来恶之所致也。
我闻之,震惊良久,不知人性之恶,既可至此等境界,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果然也。
杨某,使我思及杨永信,杨永信者,恶人也。以电击人,不知悔改,培育教徒,秽乱社会,无数孩子受其孩,人见之,每欲使之下阿鼻地狱。
杨其为氏也,有杨朱之贤德,杨玉环之美丽,杨家将之忠勇,杨某行为,实在可恶,不但玷污杨氏,亦玷污中国人也。
呜呼!杨氏虽然得报,而女童之命谁偿?女童之母哀伤谁抚?
嗟乎,汝其尚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