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夕阳多美好,虽然近黄昏

夕阳多美好,虽然近黄昏

作者: 无香一一 | 来源:发表于2023-06-10 05:34 被阅读0次

    (6月8日)

    今天下午下班,如常慢悠悠走在回住处的路上。眼看已到宿舍楼前,蓦然回首,看到身后的新楼被晚霞的金色披洒。

    自从陪孩子搬入学生宿舍,已好久没看到美丽的晚霞了。贵阳这奇异的美景我不知还能看到几次,就不由加快脚步往楼后的路上,也是学校的最高处走去。

    我走到女生宿舍下,听见上面有惊叫赞叹一声,有许多学生到窗台上远眺观赏,也有人在用手机拍照。

    我再往前走,寻找一合适位置观赏拍照。

    哇,已有几个女生早已站在这里赞叹不已。

    再回首,也有男孩子在拍照。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李商隐著名的《乐游原》中的句子。有赞叹夕阳之意,落笔却是感叹惋惜,让人不免总有遗憾之情。

    其实,人生中哪个阶段不是有得有失?即使青春年少,也有“小时不识月”的无知,虽然童真烂漫,欢乐无限,你又不是不知道那时候多么盼望长大,长大可以拥有许多大人才有的财富和权威;青年是血气方刚打拼的时候,却又有多少人不断经受挫折和迷茫。

    中壮年该是“而立之年”,可又有多少人不堪上有老下有小的重负,整天气喘吁吁地感叹累啊累!特别是有工作的人多么巴望着早一天退休,退休,退休,总以为退休了就可以“坐享其成”,安度晚年。

    孰不知一退休,无聊和空虚一下子袭来,如同没着落的鸟儿不知往哪儿飞。更有居高位有权柄的人,一旦大权旁落,退居幕后,曾经的人车喧嚣,一下子门前冷落车马稀,失落感更是非常人能比。

    其实,许多老年人还在发光发热。

    如普通老人看家带孙,不仅生活自理,还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一些有文化有知识的老人继续读书学习笔耕不辍,留下文字给后辈。

    一些有良好生活习惯的老人,是晚辈的榜样;有思想有见识的老人指导晚辈,则是晚辈的财富和一生幸事,可不单单是因为你孝敬了老人积德行善那么单纯。

    因此有“家有一老,强似一宝”的俗话。单在倡导赡养老人方面,也有一句俗话,说老人是“金口银口,越吃越有”。

    因此,看一看,想一想,人到老年就应该感叹惋惜吗?

    人生哪个阶段能阻挡了岁月的脚步?哪个阶段失去了不可惜不值得遗憾?

    我想起“诗豪”柳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译文:

    人谁不顾虑衰老,老了又有谁来表示爱怜?

    身体渐瘦衣带渐渐收紧,头发稀少帽子戴正了也会偏斜。

    书卷搁置不再看是为了爱惜眼,经常艾灸是因年迈力衰疾病缠。

    经历过世事就见多识广,接触人多看他更加一目了然。

    细想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忧虑就会畅快无挂牵。

    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这是多么深透真实的人生体验啊!

    叶剑英元帅的《八十抒怀》则更加豪情满怀:

    八十毋劳论废兴 , 长征接力有来人 。

    导师创业垂千古 , 侪(chai)辈跟随愧望尘 。

    亿万愚公齐破立 , 五洲权霸共沉沦 。

    老夫喜作黄昏颂 , 满目青山夕照明 。

    周总理的“愿作春蚕,为人民吐尽最后一根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今仍是人民心中的一座丰碑。

    想想连身在乱世的曹操都“老冀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呢,我们身在和平的现代化时期,又怎能忍得岁月总在感叹中流逝而碌碌无为呢?

    我们是平凡,但一分劳动一分收获,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吧。虽然我也已年过半百,也已退而休,但也是“不喜黄昏诵”,只喜欢“满目青山夕照明”,也想改改李商隐的诗句,凑上几句,以表心志;

    夕阳多美好,虽然近黄昏。

    青山夕照明,光热依然存。

    暮年壮志在,心事亦拿云。

    活在当下里,努力做事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夕阳多美好,虽然近黄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mo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