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在旅途
印象上海,我的2003

印象上海,我的2003

作者: 岑中强 | 来源:发表于2018-06-20 18:53 被阅读0次
    图片发自网络

    2003年夏,奉上级指示去沪出差,那是第一次到上海,也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值非典尚未退去的非常时刻,在火车站进站口,工作人员为进站旅客测量体温。买了一张站票,一直站到南京方补上卧铺,等到了上海下车时还感觉地还是在晃动着的。那是一个早晨,遵好友嘱咐,打车到了仙霞路。

    收拾东西发现一个“老物件”

    高楼大厦森林的城市

    彼时,我的家乡鲁南某县级城市,最高的楼为工商银行,17层的高度,孤零零的屹立在这所小城,经近十年却未被超越。从上海站乘坐出租车出来,像是在高楼大厦的森林中穿行,作为一个“乡下人”,饶有兴趣的透过车窗观看这大都市风景。后来在友人陪同下第一次到了外滩,黄浦江对岸的摩天大楼更是愈发展示着这个城市的繁华,不久前我才知道,带“都”的除了帝都北京,还有“魔都”上海……

    此时,我的家乡也已经遍地高楼,城市发展与大城市也不断趋同,当年地标建筑的工商银行大厦旁边也有了一座30余层的“金茂大厦”。但15年前的那种大都市的冲击,真的让我有所触动,上海以一种高度发达的形象,冲击我对“大城市”,中国最大城市的的认知。

    外滩留影,当时很年轻

    满城尽伸晾衣杆

    作为来自气候干燥地区的北方人,到上海后看到满处外伸的晾衣杆,带来的不仅是视野上的冲击。在这么发达的城市怎么会有这样看似“有损市容”的零乱?听好友讲,上海人房子小,阳台都当房子住了,没地方晾衣服了,就伸到了外面。后来我了解还有一个原因,上海潮湿,放在家里可能长时间晾不干,所以伸到了外面。但始终不能理解的是,最底层人家的衣物不断被上层滴下的水沾染,岂不是一直晾不干了?

    网络图片,上海的晾衣架

    大房子,小房子

    单位所在远东国际广场的写字楼里,听说这是上海比较高档的写字楼,房间很大,被分隔成了诸多小间。第一次见到了带地下停车场的建筑,惊叹可以如此方便的把车停进地库,然后坐电梯上楼。真难以想像,今天我也住上了这样的楼房……

    除去单位,和友人们经历过几次租房的变迁,第一次见到了80年代的老楼房,令人作呕的社区环境和小得只有一间房的“一居室”,直到后来我到北京住过更差的地下室,终于理解了大城市光鲜一面的背后,还有着灰暗角落的存在。

    单位所在地

    上海节奏

    在上海经常会看到一群群年轻人背着包,迈着快速的步伐在着急行走。他们都在急匆匆的“赶时间”。作为我们家乡的上班族,一辆自行车就可以到达单位,我们只看到少数急促的骑车人,却未曾见过这么多行色匆匆的“赶路人”。

    上海与不少大城市一样,上班的地离住处比较远,有的需要换乘几趟公交才能到达。所以要早起,要赶路,当时的我理解尚不深。直到来到北京见识了每天花在上班路上时间超过5小时的上班族,才明白原来上班的路,像“取经”一样,还可以这么艰难和遥远……

    上海的地铁站

    那会在上海有空调的公交是两块,不带空调的是一块,好多人挤着上一块的公交。随着大量地铁线路的开通,公交状况应该有所改观。

    这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儿时对北京上海的向往,是崇高的理想和遥不可及的想像。村里如果有人从上海回来,会饶有兴趣地去听人家讲述上海的见闻。在他们眉飞色舞的讲述中,幻化自己有一天,能够到达那个梦想的都市。幻想一低头就能发现黄金,想像一踏上那块土地,就被幸福感融化……

    第一次到上海,真有一种不想回来的感觉,那种感觉来源于何处?是遍地摩天大楼,发达的生活方式还是那带着韵味的城市霓虹灯?影视剧中的大上海、“上海滩”,文学作品中这个有底蕴,又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都市,还是对上海充满了好奇和想像的人群的仰望?

    图片来自网络,30年代的暖场歌手?

    “浪奔 浪流

    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

    淘尽了 世间事

    混作滔滔一片潮流  ”

    每个希望离开家乡去外地闯荡的人心中都有一个“上海梦”,影视剧中的夜上海,伴着爵士乐起舞的男女、活色生香的奢靡,黄浦江滔滔的奔流,足以吸引世人的向往……

    上海,我来过,上海,我喜欢过你,上海,今天的我对你还是遥不可及……

    2018/6/20 G134 邻座一家三口上海人,听他们讲上海话,早已想写写上海的想法,今天终被激发成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印象上海,我的200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nx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