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书·04
![](https://img.haomeiwen.com/i3128229/7bfd5581325d92f3.png)
有时引用原文,有时直接闲扯。
1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史记正义》皇侃说:乐之起,其事有二,一个是人心感受到乐,乐声从心而生;一个是乐打动人心,心随乐声而变。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物指的是外部环境,外有善恶触动心灵,心灵随之而动。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
心灵对外部世界有所感,于是出现了声。大儒郑玄说宫商角徵羽五个配合叫音,只有一个叫声。王肃认为喜怒哀乐和敬的事感人,于是声音出现。
单声不成音,所以相应生变,出现一定规则,叫做音。把不同的音组织起来,并演奏出来,再配合上用干戚羽旄等文武舞蹈,这就称为乐。
干是盾,戚是斧头,干戚是武舞时所拿。羽是羽毛,旄是旄牛尾巴,这是文舞的道具。只有当人与音共舞,才叫做乐,是身体与声音的交融。
从声到有一定规律的音节,到音节成乐,组织起人的情绪。
![](https://img.haomeiwen.com/i3128229/ce729d1c24f7cd3d.jpeg)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
乐由音组成,其根本是人对外部事物有所感。
所以感受到悲哀的,发出的声急迫而短促;感到快乐的,发出的声舒畅和缓;感到喜悦的,乐声发扬(想起《今天是个好日子》);感到愤怒的,发出的声正直而庄严(《义勇军进行曲》);感受肃敬的,发出的声直而有棱角,想起《士兵突击》的一些配乐;感到喜爱心情,发出的声必定是柔和的。
这6种心情并不是人的本性,《史记正义》认为人性本来静寂,是因为对外在事物有感而发,所以古代圣王十分注意这些能引起人情绪反应的外在事物。于是建立礼仪引导百姓的意志,作乐来调和心声,政治统一百姓的行为,建立刑罚来防止百姓的奸诈。礼乐刑政的目的是一致的——使人同心同德,建立太平盛世。
你听歌吗?不同的心情时会听不同的歌吧?这就是音乐的作用了。又或者你曾经被一首歌给改变了心情。这也是音乐的作用。
打完,收工。
明天,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