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
《缝纫机乐队》观后感

《缝纫机乐队》观后感

作者: 权衡三 | 来源:发表于2017-12-10 21:56 被阅读7794次

    看完最近大鹏自导自演的电影《缝纫机乐队》,第一感觉就是觉得好久没有看到过那么好的电影,笑中有泪的震撼感。对于大鹏来说简直是一种巨大的突破,这里大鹏没有那么浮夸的演技。平凡中见证奇迹。以小人物的摇滚音乐的梦想切入,又以为下一代的孩子重新建立摇滚音乐梦想而结尾。前后呼应,从而使这部电影得到升华。

    梦想,在很多人小的时候到青年时代有。但在经历过生活的磨难,现实的折磨下已经不复存在了。片中程宫说:“我也摇滚过,但我的那口气已经泄了。现在的我眼中只剩下了钱。”是的,在现实的残酷下,梦想像是变得微不足道,就如丁建国的父亲丁老板所说:“梦想能救人命吗?不行,但钱可以。”梦想与现实的碰撞,不是撞出激烈的火花便是被现实吞噬于无形。那么梦想将不复存在。没有了梦想那口气存在的信念,便成为了生活和金钱的奴隶。

      缝纫机乐队的成立是不同寻常的,是由一个从小热爱摇滚的青年,硬生生为了拯救大吉他广场而‘拐骗’到落魄经纪人拉起来的,而乐队成员更是东拼西凑,千奇百怪。中医老头,不良青年,不能学琴的懵懂少年,大舌头的主唱,连在一起,每个人怀着不同的目的走在一起,配合起来竟然毫无违和感,展现出了他们的高技艺。就是因为他们的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爱好所以才有这次喜感十足的组队之旅。

  有笑有泪的场景有几个,但最让我感动之处是在程宫坐在的士里面闷闷不乐时,听到了那首他写的《都选c》,然后他在下车的那瞬间看到骑行中国的哈雷摩托放着音乐,写着9月30号不见不散时,我竟然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这也唤起了程宫再度回归的欲望,梦想的激情再度被点燃。也为点燃新一代年轻人的梦想。

    摇滚,热血不老的激情燃烧,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在最后时刻的《不再犹豫》歌曲的激情演绎,将整个剧情引向高潮,上百人集体联合演奏,上千人打拍合唱欢呼,曾经的年少轻狂,曾经的梦想,曾经的热血记忆在这一刻被引动出来,化作呼喊。带动起来的不只是片中的观众,还有我们这些屏幕外的观众。beyond这个摇滚引领时代的乐队,是80后,90后最深刻的记忆,承接了一个时代的记忆。片中致敬和缅怀beyond和黄家驹,这是让我们能够记住他们,同时记住他们的摇滚精神。这是对梦想的致敬也是为未来的孩子建立一个梦想。

    对于之前大鹏自导自演的《煎饼侠》,《缝纫机乐队》是一种质的飞跃,不管是笑点还是演技,不管剧情还是编排都是不是《煎饼侠》能够比拟的。不再是低笑点和牵强式的感动。对于情感描述也更加的细腻,也不愧于一段时间的大卖座。顶起!!!

相关文章

  • 梦想和坚持

    ----------电影《缝纫机乐队》观后感 在小城集安,有一个小孩叫胡亮,他特别崇拜当时很火爆的破吉他乐队...

  • 2017-12-10

    打卡 缝纫机乐队

  • 我们才二十多岁,怎么就活成了邋遢的中年大叔。

    《缝纫机乐队》《缝纫机乐队》《缝纫机乐队》流着激动的泪水走出了电影院。看了开始就猜得到结尾电影我还想再看一遍。 故...

  • 缝纫机乐队

    缝纫机乐队 缝纫机乐队,是一部励志电影,里面是一七个人组乐队,和在乐队里的事。 大棚区,是这部电影的导演,也是...

  • 《缝纫机乐队》观后感

    每次娱乐都想起来布热津斯基的“奶嘴乐理论”,让我想到不寒而栗,大力发展的色情行业和娱乐至死的偶像崇拜。好吧...

  • 《缝纫机乐队》观后感

    有的电影,看过一遍,便过去了,有的电影,不论看过几遍,都仍然津津乐道,你以为你一直在看的,心中念想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 《缝纫机乐队》观后感

    《缝纫机乐队》是大鹏的第二个导演作品延续了小人物追逐梦的故事。 小镇青年胡亮为守护家乡摇滚公园,高...

  • 缝纫机乐队观后感:

    缝纫机乐队观后感:整个电影很诙谐,幽默。同时也在向中国的摇滚致敬。最让我感动的是,胡,当那个大吉它被毁的时候,心里...

  • 《缝纫机乐队》观后感

    这部电影大概上映有一年多了吧,哈哈。今天有幸把它看完。一般情况下,我都喜欢事后再看电影,而不用掏钱去电影院。因为有...

  • 《缝纫机乐队》观后感

    昨天在图书馆六楼机房看了《缝纫机乐队》,本来有点儿丧的心情一下子好了很多,去健身房蹬自行车都感觉更有力气了。虽然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缝纫机乐队》观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qb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