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把事实性查询控制在最低”,我的大胆解释是,努力把“非”事实性查询提升到最高。当然,这不是指数量而是品质,即确保查询紧紧围绕着咨询目标,确保查询有利于来访者的领悟……
真实?真实!
什么叫“事实性查询”?“查询”好理解,就是心理咨询过程中的问询或提问;歧义往往出在“事实性”上,因为它涉及到一个重要概念:事实!
对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追问:“什么是事实?”网上搜一下就会知道:事实,事情的真实情况,即客观真理,包括事物、事件、事态,即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与现象、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事情和局势及情况的变异态势。
至此,我们便与“真实”遭遇,紧跟着,一连串的问题就来了!
在咨询室内,总免不了听来访者所讲的故事。任何故事都离不开记忆,心理学早就证实记忆是不准确的,记忆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当下的建构。那么,来访者所讲的故事有多少“真实”,有多少建构?我们是否应该相信来访者所讲的故事?又该如何利用这些故事呢?
关于“真实”,我将其进一步区分为“真实的真实”即本体,和“描述的真实”两种类型。“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描述的真实”就是对“真实”的反映,自然属于心理现象,而作为本体的“真实”我相信它的存在,但一般情况下我不去触及。
打个比方,事实性查询就是考古,要得出一个结论离不开已经找到的证据;而我在SST中所作的只是一种建构,如果来访者把5岁发生的某个事件说成了8岁,或者把张三给他的造成的伤害转移到了李四的头上,我都不会对此再做查询,因为我所关注的不是事实或真实,而是来访者在跟我诉说时的状态,比如他所伴随的情绪,因为情绪涉及到他的需要和认知。
对“把事实性查询控制在最低”,我的大胆解释是,努力把“非”事实性查询提升到最高。当然,这不是指数量而是品质,即确保查询紧紧围绕着咨询目标,确保查询有利于来访者的领悟……
常问自己!具体我是这样做的:
一、只查询软信息而最大程度地略过硬信息。比如当听来访者讲自己悲惨的故事——这是我最常听到的——时,我会就“悲惨”这一软信息而进一步查询,而(暂时)放过故事本身所具有的硬信息。
二、通过查询,将来访者的“心”引到当下(咨询室)而不是过去或未来。比如我会问:“当您在给我讲小时候被人欺负时,我看到您流着泪而且身体发抖,您能具体描述一下此时此刻的感受吗?”让来访者把当下的感受说出来,要比把过去的创伤记起来更能凸显疗愈效果。
三、“非”事实性查询其实是对来访者心理问题的解构。既然心理现象不是一个实体,心理问题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主观建构,那么,我们就完全可以借助于“非”事实性查询来将其解构。一位来访者说她抑郁,我便问:“如果您不知道‘抑郁’这个词,会如何向我说清楚您抑郁了?”这便是对其“抑郁”的解构;再比如,一位母亲说儿子上网成瘾了,我会问:“孩子父亲的看法跟您一样吗?”其实我知道她的答案是“不一样”。这个“不一样”就是我通过非事实性查询创造的差异,而差异才是我所需要的信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