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继续说“观复”方法论的第二点吧~
答:如果说“接纳”是“默杀”的心理前提,那么“书写”就是“观复”的技术保证。
人在静观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联想,回忆……(姑且称之为“一级念头”),以及对一级念头的反思加工(本来想称之为“二级念头”,但百度上说,这叫“认知”……)。不管是念头,还是认知,如果只存在于自己的大脑,那必是瞬间的,变化的,流动的。而且每时每刻,新的念头和旧的念头,新的认知和旧的认知,所有新旧的念头和所有新旧的认知……都是相互咬合的,层层重叠的,甚至筋肉血相连,模糊一片的……非常不方便我们“观复”!因为人的理性分析力,只有在观察“绝对客体”的时候才能发挥最大效果。
怎么办呢?只好拿出一只笔,用作分解刀,将主体的念头和认知,用文字书写成样本,让其“客体化”,“静态化”,我们才能仔细观察。
不仅我们,任何人都可以观察这个“思想标本”!(天涯er的神贴,不也是书写出来,才被俺们围观的嘛!)任何人在这个“思想标本”上增加的后续,无疑又可以帮助重塑我们的认知,进而反作用于我们念头的生成。
包括我们自己,时不时也可以拿出之前的“思想标本”进行检视,更新,或者将不同时间线上的“思想标本”进行比较,反思。(百度:对于认知的反思,被称为“元认知”,也就是大家特别喜欢的“底层逻辑”~)优秀的人大多记日记,进步快的人一定习惯复盘思维,就是这个道理。
两篇小问答写完:总结下”内观“方法论吧!
接纳——默杀——观复——书写。
并反复循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