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始至终,父母与孩子的矛盾就一直在我的生活中持续,上演。开始的时候是自己,后来变成了小妹。这一次的我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着上演的一出出闹剧,真的验证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硬道理。
因为一点小事就闹的不可开交几乎成了青春期的小孩与父母之间的常事,今天目睹了一场,真的让我感觉无奈又心酸。
小妹是个高中生了,今年刚读高一,学习进度可能跟不上,所以这次的成绩就很烂,然后呢,我妈就着急呀,自从放假,天天在家督促“已经6:30了,快点起床学习吧”,“已经7点了,快点吃饭吧,吃完了好学习”,“已经8点了,别看电视了,快去学习吧”,“已经……学习去”。迫于这样的压力下,战争终于爆发了。两人大吵一架的结果就是:
我妹:为什么妈妈会变成这个样子,我一点都不喜欢这个家,真的是感觉受够了。
我妈:为什么我含辛茹苦养大的女儿竟是这个样子,苦口婆心的劝说还招来烦。
我:真的是很无语,为什么一定要闹成这个样子,好好沟通不好么?
答案是,好,但是做不到。
问题的关键就是我们的代沟了,毕竟相差30多岁的人,观点怎么可能会是一样的呢。就拿很简单的例子来说,自从小妹回家,我妈几乎什么都不让她动手,只让她学习,学习,再学习。毫不夸张的说,如果饭可以代替她吃的话,那就更好了。从小妹断断续续的哭泣中我了解到,原来他喜欢的是以前那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生活,为什么她就不懂呢?这不是给予和渴求截然相反吗?
作为我来讲,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方式不对。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子女的,但爱的方式决定了爱的质量。他想要飞,你却折断他的翅膀,这是一个两败俱伤的事。我并没有否认父母对孩子的爱,只是,他们并没有想过这种爱是不是孩子需要的。也许有些冠冕堂皇,但事实就是如此,多少矛盾的出现就是因为方式不对。你剥好了鸡蛋放在他的面前,满含期待的让他吃下去,结果他噎的难受,想喝的是汤。你怨他不理解你的良苦用心,他恨你不懂他的少年情怀。为什么就不能用一种你情我愿的方式来处理呢,换位思考一下好么,可不可以不要按照你自己的想法来对我好,有时候我是真的不需要,好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