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过最后悔并且以后还会再做的事,就是坐在马桶上满脑子鸿篇巨作、才思泉涌之际没带手机,身边连个纸笔都没有。
我刚想什么来着,哦对的,哲学。
一直到高中第一次接触“哲学”,此前一直把哲学和假大空的思想政治混为一谈。我总想不通为什么关于哲学有那么多偏门左道,并且如果真是假大空为何在下课前被提问时却紧张地找不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高一的政治课老师周谦,很酷的一个男人,但也是我当时最不解的一课老师——他提的问题除非你真的思考,否则所有的回答都没意义到像是错的。
在历史课上谈到哲学,懵懂间只觉得哲学哪里都是,但你说它是什么全然不知。
后来又上了西方哲学的课,随着年纪和阅历的增长,渐渐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准则来,我想那就是所谓哲学观指导人们更好地生活吧。
此刻说着哲学,脑子里想的又是小学的生活科学老师很和蔼教我改错;想到一次没有准备又不屑作弊而因此搞砸的词语听写,我的同桌不学无术却得利于最后一排的优势抄了个满分……
我忘了小学的课堂里有没有装监控,但人生里很长的一段时间,我总觉得有人在看着我。所以我虚心不敢任意撒谎和欺骗,懂事后不敢作恶怕报应分明,身上背负着教条和道义,对于情绪的定义似乎需要既定的东西加以引导:比如双百分换一套最新款的芭比娃娃是开心,溜冰鞋再也不合脚但以为过人的技术会永远过人是骄傲。
你说那些束缚人的东西,到底有多少是必要的?更多的还不如说是你的选择。你选择背叛自己说过的话,选择任由生活四分五裂,这样那样,你总选择了一个而不选另一个。
而很多被定下标准的情绪,一旦没达到才因此生出更多的情绪。比如说“不孝有三,无编最大”,每个人都在奔赴的方向看上去似乎是不会错的,但每个人真正因此投射出的情绪是不一样的。考上的开心安然自得,错过的自责失落怅然,可以是很多种,但都与对错无关。不是每道题都有答案,不是每个答案都关于对错。
大概又是没头没脑、虎头蛇尾的一篇。总结如下:1、好好过现在,因为“过去和未来是无法被拥有的”。
2、少关注别人,多考虑自己到底在想什么。
3、如果有什么让你超越自己所有准则,“比真理正义禁欲和刚毅更有价值的——真正实现心灵满足的美好事物”,就去认真地追求它。
(引语来自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