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语5号放假,把衣物打包发快递邮回家,她买了7号的车票,和同学直接从学校去了哈尔滨看冰雪世界。
吾语很喜欢雪,两个月前就跟我说计划和同学放寒假去漠河玩儿,我问她为啥要在最冷的时候去最冷的地方,冻坏了怎么办?她说:“妈妈,你不理解,要的就是这种感觉!” 好吧,妈妈不理解那就不胡乱给你出主意了,你们想好了就去吧!
接下来,每隔几天吾语就会跟我汇报一下,她想要买啥东西,为了给漠河行准备衣物物品等,我隔空感受着她为梦想之行的激动心情,忽然想起了那句,其实旅行是从有这个念头起就已经开始了。
关于去一个或远或近的地方走走看看这件事儿,多年来的看法不断在变化着。小时候就是单纯的因为新鲜,感觉外面的世界跟自己生活的小圈肯定是不一样的。后来去过一些地方后,发现坐车到一个景点下去,不管山或水或城市或公园,真正吸引自己的景物不多,我更稀罕的是“我要去玩了”的这种感觉。
后来结婚生娃,再出去就是单纯为了带孩子消遣,一来打发时间,二来感觉带娃去看风景有一种成就感。毕竟当妈后身体分泌的激素时刻在提示自己,只有为了娃去做一些事,才是当妈的意义。
把娃就在家给奶奶看着自己工作后也去过一些地方,每次看到什么好玩的好吃的,第一反应就是,下次也要带孩子过来看看。当妈的友友说我说的对不对?哈哈哈,说到你心里了有没有!
如今,吾语已经上了大学,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姑娘了,我真心希望她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和意愿去走走看看,用她这个年龄独有的视角打开她小世界的大门,去她真正想去的地方,看她心心念念的风景。
我曾看过一句话:去哪儿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一起,带着怎样的心情。我感觉这句话说的太好了,完全符合我想出门的心情。朋友们偶尔说起来去过哪里这个话题,会讲一个景点的风景设施,一个地区的吃喝玩乐,依据自己的衡量标准去断定是否值得去。就像很多关于爱和情的节日一样,会讨论谁送了什么礼物,依此来衡量爱的深度,从而评判幸福的指数。我觉得大可不必。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看到的不止是善待美丑的区别,高低胖瘦的不同,更多的是自己每一个当下的投射,是心灵深处对真善美的渴望和追求。
我希望孩子们在长大的路上,多见识一些不同,为自己的路多一些选择,也给人生的经历多一些丰富的内容。
婆婆前两天打电话,让我马上告诉吾语,让她赶紧早点回来。还说一个小妮妮家的,瞎出去转悠什么。婆婆对孩子们很是宠爱,就是她们跟着我住,婆婆也总是担心我照顾不好她们,更别提这次她给吾语打视频电话时,一看吾语是去外面玩了,越发整日的提心吊胆,每天给我打电话催我让吾语回来。
我每次好言安慰劝解,婆婆当下说,嗯嗯,长大了出去看看也不错,还是多出去转转长长见识好。可隔一天,她又开始给我打电话催。这次婆婆是因为给吾语打了个电话,吾语没接,婆婆就开始心慌的坐不住了,问我知不知道她同学的电话,让我马上打过去问问啥情况。我说吾语说了,她那儿信号时好时不好,等会儿有信号了看见未接来电,肯定会回电话的。
过了一会儿,婆婆又给我打:“你问了没有?吾语同学电话是多少,给我说一声让我问!” 我找了找,没有。婆婆又问我知不知道人家家长的电话,我说:“俩孩子在外面玩的嗨着呢,一时没听见电话响也有可能,您老是这样惊慌她们还敢玩儿不?你别急,我给她打了没接,也可能是玩累了睡觉呢。等她回电话了我让她每天给您汇报一声啊!”
果然,晚点儿吾语打过来,说下午睡了会儿,手机静音了,一看有奶奶未接来电,赶紧回了。还说已经跟奶奶说了,以后每天给她打一个电话报平安。
孩子们小时候,长辈各种不放心,后来发现,不管长多大在长辈眼里也是个啥也不懂的娃。所以,我们不在家的日子里,勤汇报平安,告知快乐,才能走的踏实,玩儿的开心。
我跟婆婆说好了,等吾语一会来马上带她回老家,不行让她就在老家多住几天,好好跟爷爷奶奶说说话。
等有机会,也让吾语带奶奶出去走走看看,知道外面的世界并不似她想象的那么可怕,有很多美景和好吃好玩的,也许她就放心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