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虚无的十字架》:刑罚不是目的,救赎才是

《虚无的十字架》:刑罚不是目的,救赎才是

作者: 惹沙 | 来源:发表于2018-04-17 13:32 被阅读23次

东野圭吾在这部小说中并没有运用过多的手法,只是熟练运用了多线索叙事,这也是他的拿手好戏,所以在这里不做赘述;也没有设特别扑朔迷离的情节,人物的塑造也是中规中矩,并未像《白夜行》之中,仅亮司和雪穗复杂的形象便足以耐人寻味,东叔的重点不在这里,而是在于一个关于“救赎”的拷问:到底,该不该废除死刑?

这绝非一个只关乎法律的问题,而是掺杂了人性的社会问题,对问题本身的探讨已经超越了小说自身艺术手法的价值,故而,且不论东叔这本小说的艺术价值,仅就其中涉及的拷问,来谈一谈我的看法。

小说以几个家庭的不幸为明线,以深藏的救赎为暗线,以几位追索真理的信徒为节点,用一贯冷静而理智的笔触一层层剥离着真相,也一步步引导着读者对“救赎”展开深思。是否杀人就该偿命?是否救赎只能由刑罚指引?是否惩戒了罪犯,受害者的遗族就能得到安慰?这些问题的答案是模糊的,但至少,我们还可以有些思考。

本有着幸福生活的中原一家,因为蛭川和男的入室抢劫被打破宁静,这位有过前科的惯犯再次操起了老本行,但可怜的小女孩儿爱美竟成为了罪恶的牺牲品,承受着巨大的悲痛,中原和小夜子踏上了收集证据的黑暗又煎熬的征途,在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蛭川被判处死刑。无论从道德还是法律出发,杀人偿命似乎都是天经地义的,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受害者遗族在今后的某日想起杀害自己亲人的凶手来是这样的情况:他悠然活在这个世界上,谈论着自己的生活。

在整个审判过程中引起我对这个问题再思考的是蛭川的表现,从最初的百般抵赖、撒谎、为自己开脱,到后来平静地接受死刑,原因竟然只是“太麻烦了。”这种对自己生命都如此不负责的人,谈何对自己犯过的罪行、对自己手刃的小女孩儿有丁点儿悔过和救赎?也正是这个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死刑并不一定能带来对受害者遗族的救赎和对施害者的解脱,有时候,死刑很无力。但是即便是这样,我们也不能让杀人者逍遥法外,如书名所说,即使刑罚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虚无的十字架,但是也要让其背负着,哪怕只是引起他们的一丝紧张和压力。

对于真正不想救赎的人,只是认为刑罚的目的就是刑罚本身,只是同态复仇的副本,从不忏悔,从不流泪。

背上沉重心理负担的中原夫妇终于还是离婚了,中原成为宠物殡仪馆的老板,为小生命超脱,为自己救赎;小夜子则加入受害者遗族会,了解她们的痛苦,在无意中调查到有着偷窃瘾的井口纱织,两个都认为“我没资格当母亲”的人向对方袒露了心声,引出了尘封了十几年的秘密。

井口纱织和仁科史也在年少时沉溺性爱而意外致孕,惊慌的两个人将刚出世的婴儿埋在雪林,也从此各安一方。纱织怀着无尽的愧疚以自虐的方式惩罚自己走上救赎路,曾经美丽开朗的女孩轮作风尘,染上偷窃瘾,苟活在社会的角落不敢直面阳光,做着一切被人们所不齿的事情,只为得到少许心灵的解脱。对自己的惩罚是对那个未曾见过阳光的孩子的无尽忏悔,让自己陷入无限的痛苦才能让自己救赎。

而仁科史也,则成为一名儿科医师,拯救了数以千计患有疑难病的儿童,一生悬壶济世,一生救赎。所以才会在遇到携婴自杀的花惠时强行阻止,并且给了她一个幸福的家,哪怕这孩子不是他的。在十几年前的事情暴露之后,纵然有着稳定的家庭、受人赞赏的声誉和光明的前程,仁科史也仍旧选择了自首,用敢于面对罪过的勇气,给那个未曾与社会有过接触的孩子最真最深的爱,也给自己和纱织最终的解脱和救赎。

带着愧疚生活和带着不屑死去,究竟哪个才是真正的救赎,我们心里都有答案。令人感动的是,自首后,警方并未找到遗弃婴儿的尸体,因而不予立案,仁科和纱织的生活仍可以继续,而心灵的生活,也终于可以重新开始。我也愿意相信是小夜子偷偷将婴儿转移了埋葬地,因为她是清楚的,这两位年少犯下错误的人,已经背负了十几年真正的十字架,救赎之道,足矣。

小夜子知道真相后表现出的步步紧逼也最终招来杀身之祸,中原听到这个消息时说了一句话:“还好十几年前就离婚了。”我不知道有多大的悲痛才能说出这样看似“无情”的话,若是还在一起,我不知道中原还能否再一次像女儿被杀那次一样忍受着沉痛来收集证据。对心有善念的人来说,至亲至爱者的离开,无论是生离还是死别,都一样难以接受,都一样不能自已。

杀害小夜子的正是仁科史也的岳父,一直执着于真相并想要其被死刑的中原在知道其动机后,非但没有得到安慰,反而陷入了更深的纠结。

“我女婿是个好人,他连我这个老流氓都不放弃,他给了我女儿一切,我想要他们幸福……”

凶手绳之以法后,遗族所期待的痊愈未曾到来,小夜子一家人反而承受了更深的痛苦,杀人者无罪,死者无辜,这样的谬论,这样令人窒息的轮回,该怎样救赎?作者没有给出答案,只是将问题抽丝剥茧,留给读者作论。

这本小说一开始就不是要“讲一个精彩的故事”,而是认真地来探讨一个问题,一个关于救赎的问题,它普遍又小众,看似和你我很远,可如若真的发生在身边亲人身上时又很近。书中的人物像极了我们身边的甲乙丙丁,平凡的真与假、善与恶、罪与罚总能被东叔写的入木三分。

技艺的炫弄不是作家必备的能力,人性的刻画才是一位作家所有的良知,就像刑罚不是目的,救赎才是。

相关文章

  • 《虚无的十字架》:刑罚不是目的,救赎才是

    东野圭吾在这部小说中并没有运用过多的手法,只是熟练运用了多线索叙事,这也是他的拿手好戏,所以在这里不做赘述;也没有...

  • 《虚无的十字架》——无力的刑罚

    死刑很无力,其实看到这里的时候才让我真正的有所感触。我只是一个旁观者,在年仅八岁的爱美死亡面前显得太过冷静,甚至无...

  • 虚无的十字架2

    虚无的十字架 ——真正的灵魂救赎 所谓的“罪”与“罚”,究竟本质为何? 是让犯人听到自己的死刑宣判而感到解...

  • 花开生两面,人生佛魔间

    ——《虚无的十字架》...

  • 唐律疏议中的刑讯制度

    刑讯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刑讯和刑罚的联系 刑罚是对于触犯法律的人的惩罚,刑罚的目的有三种观点:应报理论认为刑罚目的在...

  • 救赎——评《虚无的十字架》

    断断续续看完了,似乎没有给出答案。小夜子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被杀害了,她的手稿有一段空白,那是她在摇摆。最终,她没有...

  • 心灵的救赎(读《虚无的十字架》有感)

    “要求杀人凶手自我惩戒,根本是虚无的十字架,然而,即使是虚无的十字架,也必须让凶手在监狱中背负着”——《虚无的十字...

  • 最倾向于刑罚代替救赎论

    我最倾向于刑罚代替救赎论,因为它被认为是最符合圣经启示的救赎理论。 理由: 1.救赎是客观的。救赎的向度主要是朝向...

  • 0508读书笔记

    今天看到《虚无的十字架》80页。

  • 《虚无的十字架》有感

    前不久断断续续地看完了东野先生的《虚无的十字架》,感触很深。小说内容我已不必再介绍,我想谈谈自己对死刑和救赎的认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虚无的十字架》:刑罚不是目的,救赎才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wu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