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三岁的娃,有一次妈妈看他调皮,拿起痒痒挠敲打他。打那以后,三岁娃跟父母回爷爷家或者姥姥家,第一时间就四处找痒痒挠,行为背后的诉求昭然若揭,那就是不想受皮肉之苦!无以表达就诉诸行为。
随手刷到《少年说》的一段视频,一少女登上城墙,面对同学老师和父母,大声说道:“爸爸妈妈!你们每次吵架就说要离婚,我不知道有多害怕!后来发现,那就是你们的口头禅,其实你们是互相爱着对方的……我真的希望不要吵架,不要闹离婚,不过你们也没法离婚了,我其实早就将你们的结婚证藏起来了……”
一个三岁娃,另一个是豆蔻年华的少女,做出来的行为好气又好笑!好笑之处在于觉得幼稚,可是这样的笑往往会笑出眼泪!心疼那娃!
当一个人的负面情绪不断累积却无以表达,它总得找个出口,外显的就是行为问题,内隐的就是创伤反应。
情绪的出口最好是语言的表达,一旦表达出来,就不至于积压在心底。反之,无法表达出来,它就一定会借助别的形式表达出来。
越小的孩子越可怜!局限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孩子一旦受到伤害,诉诸的行为有:咬手指、抽动、挤眼睛等等。有意思的是,不少父母采取一些行为干预,比方说在孩子手上涂芥末,也可以称之为厌恶疗法。通过一个负面体验,让孩子知难而退。然而,问题的根在于压力太大,如果不缓解孩子的压力,即便咬手指的行为消除了,那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只要压力还在,不咬手指,它就会转移到别的行为上,比方说挤眼睛、抽动。
情绪的力量也有孩子不去表达,因为表达(说起来都是眼泪)带来的体验和感受不好,于是就选择压抑。但是,压抑只不过是钻进沙堆的鸵鸟,掩耳盗铃,未来人生路上只要和创伤事件类似的情形出现,过去的那种创伤情绪体验就如排山倒海般涌上来,能把人击垮,出现崩溃的状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被蛇咬就是创伤事件,井绳就是后来类似事件,“怕”就是情绪的涌现。一旦造成创伤,N年后还会找上门来!
那你或许会说,一旦孩子会表达了,就不容易伤害到他?理论上是这样的,受了委屈、误会,只要表达出来就会好很多。但是,现实没有那么美好。遇到一个超理智的父母,他就从来不会处理孩子的情绪,积攒多了,自然就会憋出内伤。遇到一个高压控制型的父母,不允许孩子有不同意见不同想法,那就是碾压,生生将孩子的情绪堵回去。
咨询过程中,我经常会问道:“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她(孩子的妈妈)就是不相信我!”
我问他当时的感受,他回复我的是观点和想法,完全驴唇不对马嘴。有时候绕上好几回,来访者还是无法表达当时的感受。这种孩子,往往在过去的生活经验中,没有表达感受的习惯。造成他有点述情障碍,也就是已经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说:“妹妹是自己摔倒的!可是你妈妈一口咬定是你干的。你是不是感觉被冤枉了,很委屈很难过吧?”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他滚下了泪水!委屈、难过是他当时的感受,可是他自己却无以表达。当我说出他的感受时,感觉到被理解,他流下了泪水!
所以说,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而是一个讲情的地方。一个没有情感流动的家,一旦负面情绪积攒多了,孩子容易走极端。我问一个割手腕的孩子,你当时的想法是?她说:“我希望他们能看到”,看到什么?看到我的痛苦。这让我想起另外一个表达“那我就死给你看!”以死来证明自己所言不假。
最后,特别想说的是,与生命相比,成绩什么都不是。那么苛刻地抓成绩不见得能带来成绩,而融洽的亲子关系却容易赢得未来!
秉持全人教育理念刘启辉,青岛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先后出版畅销书《其实你不懂孩子》《学习好其实并不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