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说,好的教育是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
我问自己,我有没有做到这一点呢?
前几日和和一个家长聊天,他告诉我,孩子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稳住班级第一,努力冲进年级前10。
我一听就知道这就是自己在班级给全班同学定的目标。没想到这孩子就记在自己的心上了,并且努力的朝这个目标在迈进。
我在给孩子大声点赞之余,也提醒孩子的父亲,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孩子这样要强,就更需要我们的鼓励,在鼓励这条路上我们要竭尽全力,科学用力,让孩子真正的相信自己。
以下四点方法,值得反思:
1. 与其逼迫,不如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在生活中观察孩子对事物的热情,引导孩子的兴趣,让他找到自己喜欢并适合的事情。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平克曾在《驱动力》一书中,提出内驱力的概念:
“内驱力是我们想要主导自己的人生、学习并创造新事物,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得更好的内在需求。”
拥有内驱力的孩子,不需要家长逼迫,就会坚持并取得成绩。
2. 帮助孩子摒弃诱惑,让他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一万小时定律”: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人的精力有限,为了更好地让孩子提高,需要设定一个长期有效的目标,在实行过程中避免其他事物的干扰,这样坚持下来才有效果。
3. 鼓励、支持孩子,帮助他在目标实行的各阶段完成计划
“罗森塔尔效应”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对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随机挑选了一些人,写了一份“最好发展前途者”的名单。
最后实验的结果是,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都有了很大进步,并且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
家长通过鼓励、表扬等心理暗示,可以帮助孩子树立信念。
比如弹钢琴,孩子每学完一节课,就告诉他“已经提高了5%”。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首先要做到避免焦虑,你的负面情绪很容易传达给孩子,甚至摧毁他做事情的信心。
无论如何,找到孩子的兴趣点,让他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进步,这才是重中之重,也更容易达到目标。
4. 理解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纪伯伦曾说过:“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所以身为父母,我们实在不应该把自己的想法一昧强加在孩子身上,要尊重孩子的爱好。
朴树的父亲是一名北大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曾说:
“我不懂音乐,但我尊重孩子的乐趣。音乐是他的生命,学术是我的生命。”
懂得孩子,对孩子尊重,才是父母最深沉的爱。
心理学教授安德斯·艾利克森在《刻意练习》中说:
“我们留给孩子最重要的礼物,是帮助他们发展出本来认为自己不可能具备的能力,从而挖掘出自身潜能,也知道要让自己的梦想成真,要用什么方法,付出怎样的努力。”
拥有一对理解自己的父母,是上天给一个孩子最好的礼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