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上一篇文章里,提到了著作因涉及民族矛盾而被搁置,很多人不明白什么是民族矛盾,甚至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我本来也无从解释,直到昨天听人说起正火的某清宫戏,其中一个妃子的戏份因为涉及民族矛盾问题被删,我才觉得似乎与必要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其实我也不太清楚究竟什么民族矛盾,只好求助于网络,而百度百科里是这么解释的:
民族矛盾就是一个民族和另一个民族间的矛盾。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阶级社会里,通常是指统治民族中的统治阶级与被统治民族之间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其实质是阶级矛盾,是对抗性的。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消灭了剥削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从而消除了产生对抗性民族矛盾的物质基础,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在社会主义存在的民族矛盾,其性质一般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当然,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发展为对抗性矛盾。
好,那么我们来看看一看近些年因为涉及民族矛盾被禁的电视剧:
1、《大英雄郑成功》,郑成功,我们小时候课本里抵抗侵略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如今因剧中有大段郑成功北伐满清的戏,涉及民族矛盾,禁播。
2、《南岳奇人王船山》,王船山既王夫之,明末清初的大学者,明朝文人气节和风骨的代表人物,因电视剧中有清军屠杀汉人的剧情和王夫之领导义军反抗清军的剧情,被禁。
3、《长河东流》,这是一部讲述明朝灭亡后南明小朝廷抵抗清军南下的的电视剧,戏中有刘晓庆和姜文等许多老戏骨,弘扬的是抵抗侵略者的正气,可惜,因为涉及清军的扬州,嘉定,江阴大屠杀和汉人反抗清军,禁播。
4、《颜真卿》,颜真卿,唐朝著名书法家,官至丞相,77岁,死于安史之乱,为国捐躯。该剧由唐国强主演,是一部充满正气的历史正剧,唐国强因为太爱这部戏,片酬不谈,还摔断了腿,可惜,最后因为大量安史之乱的戏份涉及民族矛盾,禁播。
在参加《杨澜访谈录》的时候,唐国强老师是这么说的:
中国历史上这些代表正气的人物都放不出来了,这种正气我们都不说了,全是爱情啊,杀啊,阴谋啊。
你这反叛也太大了,你把中华民族的传统都反叛了,这个损失太大了。
道德是有传承的,他是有根源的,你连这个源头都没有了,自己另起炉灶,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个悲剧啊!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就不举了,越举心里越难受。那我们来看看同样的内容反着拍就没事的:
1、《孝庄秘史》,该剧颂扬了孝庄的睿智和多尔衮的英勇善战,剧中有许多剧情是讲述清军如何大规模杀明军和汉人的,多处出现多尔衮手持大刀砍杀明军和汉人的,攻下城墙后入城大开杀戒,清军杀汉人,不涉及民族矛盾。
这样的清宫戏可以举出几十部,反正从满清的角度去拍,把汉人说成阴险无耻的那一方,如《施琅大将军》这样的,那么清军怎么杀明军杀汉人都不涉及民族矛盾。
2、《七品李剃头》,该剧讲述的是清军入川后,川人不愿剃头,被清军成为匪人,机智勇敢的女主角兰香格格带领清军剿灭“汉匪”的故事。呜呼,汉人不愿意改变发型就成了匪,清军就成了正义的化身。
新浪娱乐的原文报道是这样的:一部以满清初建时,清政府推行“剃发留辫”政策为背景的清装轻喜剧《七品李剃头》日前在上海开机。天啊,这么悲惨的历史,成了轻喜剧,川人几乎被屠杀殆尽,成了清政府推行新政。《七品李剃头》难道是以轻喜剧的方式赞扬了在四川的清军破除汉人陋习,把那些顽固坚持丑陋发型和衣服的汉人土匪剿灭干净的故事?
3、《大漠谣》,后改名《风中奇缘》,改名之前,剧中人物是汉朝,是卫青,霍去病,汉武帝,改名之后,变成了南朝,成了卫无忌,李佶,南朝皇帝赵徽。故事讲的是一个军火贩子(胡歌饰演),不畏生死的将武器卖给西域小国,抵抗汉朝入侵,在原著书中,匈奴是正义的一方,汉朝是侵略者,霍去病是个靠钻营上位的小淫贼,被卫青的儿子百般迫害,最后借中毒假死远遁匈奴,投靠了敌人。书的作者桐华一再表示,她写的才是真实的历史!
不要小看一本小说的威力,已经有不少读者将抗击匈奴的英雄卫青视为家族利益狗苟蝇营不惜陷害自己亲外甥的奸诈小人,甚至有过激读者跑去卫青墓前撒尿泄愤。呜呼,“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一个英年早逝的英雄,却被如此的抹黑践踏!这样的戏,不涉及民族矛盾。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不想举了,越举越糟心,越举越心惊。唐国强老师说的一句话真是振聋发聩:我们现在,已经不需要正气了么?
明朝的叛徒、反过来带领清军残杀同胞的施琅都拍成了正义的《施琅大将军》,那我们以后是不是还要拍《大将军张弘范》、《开国功臣吴三桂》 、《嘉定剿匪记》 、《金戈铁马下扬州》 、《促进民族团结的伟大先驱石敬塘》、《从东北到西南——满清的统一之路》 、《剃发易服的艰艰辛历程》 、《推翻腐朽旧王朝的伟大满清》~~~~~~~真是想想就害怕啊!
——撰文——老文(文俊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