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周一,经过一个周末的疯玩之后,孩子该上学了。也是我最头疼的地方,因为在这之前,他总会问你,明天星期几,什么时候星期六,能不能不上学,今天谁送他上学,放学时候谁去接。很多时候,你会为这些问题搞得头昏脑胀,真的有想爆发的感觉。今天早上同样没有例外,一起来就开始哼唧,一起床的好心情就被弄没了。孩子妈心急,语气就有些不大好,孩子越是哭闹。每个送孩子上学的日子,都是如此,我和孩子妈为此也闹过很多别扭,但还是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感觉只会用一招办法去破解,就是不停地:
哄。
然后就是孩子哭闹,不断地满足他的要求,比如奶奶送,比如要更早地去接,比如接的时候要带着他喜欢的玩具,想吃的东西。
每天就在和孩子玩着这猫捉老鼠的游戏。
中午的间隙,读了大J关于如何管理孩子情绪的文章。讲到孩子闹情绪,可能是几大类问题。
燃料不足。
深陷麻烦,无力解决。
家长的不哭处理法则。
其实,仔细想想,我家孩哭的那些各早晨,一般都是他自己没有睡够,或者是没有玩够,或者是没有吃饱(因为刚起来,学校要求必须到校吃早点)。这是燃料不足的明显表现。
没睡饱、没吃好、没玩开心、没感到得到爱。
孩子的情绪是“0”和“1”的体现,就如一个开关,要么这样,要么那样,没有中间值。不会如我们大人一样,我们可以取中间值,还可以。
然后再往下分析,其实孩子最多和我们讲的是,能不能不去上学,不想上学。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也没有深究,我们认为的是孩子到这个年纪就是要去上学的,没有任何理由。我们给他一直灌输的是:无论你想不想去上学,都要按时去,你就是要去学校学习知识的。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会觉得这是离开父母,独自面对那么多小朋友。如果只是班里的小朋友还好一些,大家都是互相熟悉的,但是学校会有很多集体活动,他还会遇到其他人,可能在这样的场景下,他会遇到麻烦。
当孩子遇到麻烦时,第一想到的是如何找到一个可信的人去帮助他面对,但是父母并不在,老师并没有100%的能投入到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就会让他觉得很没有掌控感,他搞不定,一直搞不定这个问题,会让他感到深深地无助,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其实,想想我们自己,当遇到一件从没有做过的事情时,我们也会有深深地担忧,我们无法掌控它。这个时候,最好的方式是和他进行真正的共情。默默地陪在他身边,也是一种很好的共情方式。对家长,是要不断的复盘帮助孩子平复心情的过程,用复盘的方式发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不是能让孩子接受,能真正帮助到孩子。
在孩子深陷麻烦时,一定要关注不能让孩子觉得无助,让他陷入孤独的境地,产生习得性无助的感觉。
我们要做懂孩子的人,关键就是要学会和孩子好好说话,认真共情。
另外一个原因,是从家长自身找。认真看自己的处理方式,无论是早上上学,还是平常的赖皮,最想看到的是孩子永远都是开开心心的,哭的时候能一句话说过去就停止哭泣。
这是不是有点违背人理的感觉,对孩子就要求那么多,对自己如此宽容。孩子哭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也许他是在试探你的底线,看看通过哭能为自己争取到些什么,如果这次能起作用,下次继续用,如果不行,那就哭的再惨烈些,如果还是不行,那就配合打滚。但也许,他真的是在用这种方式向你表达他真的想要。
大J提到一个办法去面对孩子的哭闹情绪。
积极性忽略。
注意不是忽略,而是积极性的。在孩子哭的时候,默默地关注,等到他稍微平静下来,再去进行干预。
以上的原因,可能都或多或少会有。但是都是事后的分析了,我们更多的还是要关注在情绪出现之前的表现,做提前的功课。
要给孩子更多的亲密的感觉、给他力量感和足够的掌控感。如果把这些都当成可以存到银行的东西,那是越多越好,越早存越好。
大J一句话,给我非常深的感触:
孩子的表现是父母育儿风格的体现,而且是放大镜般的体现。
你可能会怪孩子经常跟着爷爷奶奶,是老人带的孩子,是他们的问题。可归根到底,就是父母自己的育儿观的问题,有什么样的父母言传身教,就有什么样表现的孩子。
明白了这个道理,育儿是不是就简单多了,想改变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孩子没有大人那么好的理解能力,但是他们有好的塑造能力,只要引导正确,方法得当,一定会长成他本来的样子。
孩子,愿你快乐长大。也期待自己,能通过育儿育己的过程,成长。
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