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寒夜客来

寒夜客来

作者: 花间星事 | 来源:发表于2019-02-08 22:41 被阅读132次
    寒夜客来

    初四。阴雨。没有出门,在家读书,喝茶。逯耀东先生的《寒夜客来》是本看过很多次的老书,中国饮食文化散记之二。在我读过的美食书中是本极有文化的好书。封面上还有号称“吃主儿”的王世襄先生题的字,洒脱飘逸。

    开篇的《烧猪与挂炉鸭子》应着年景。乡下养猪的朋友总是将刚下地不久的小猪宰后烧烤分享亲朋,但总是皮焦而不脆,肉软软的一包水,不能成形。不比粤菜馆的烤乳猪,色泽红亮,肉滑嫩可口,皮烤得酥松,趁热吃,入口即化。川菜中的烧方也是吃皮,肉撤回可做蒜泥白肉,回锅肉。

    烧猪用的“炙”与“脍”是在中国饮食文化中有着久远历史的烹饪技巧。从《诗经》就有“有兔斯首,燔之炙之”的记载,而水火相济是中国饮食的基本条件。《吕氏春秋.本味》中说:“凡味之本,水为最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

    《礼记·内侧》记载将猪羊宰杀后,去其内脏,填入枣子,以簟席将猪羊包裹起来,外涂上一层和草的泥,置于猛火中烧,即为之炮。古人炮豚,要有炮,炸,炖三个过程,前后三天三夜,最后取出,调以醋与肉酱食之。看着就觉非常讲究,看来“叫花鸡”也不简单,原来是有出处的。

    从烧猪还演化出来的另一种我们熟悉的食物——烤鸭。清宫有吃烧小猪的习惯,到了乾隆时期有了改变。乾隆喜欢吃挂炉鸭子。据清宫的资料记载,两三天就要吃一回。而烧鸭的炉子不仅在宫内,下江南的各个行宫都有。这种用果木烤出来的鸭子,皮酥脆,肉香嫩,肥而不腻,还带着果木的香味。后来就成了“全聚德”的招牌。

    有肉当然要配酒,先生一个人到京都漫游,月夜独步疏水,晨曦访问黑谷。他的教授,平冈武夫先生请他喝了一种浓似牛乳的“月桂冠”酒,说这是陶渊明喝的酒。漂泊在异乡,也漂泊在乱世。宿酒乍醒读到了陶渊明“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的宁静和自在。在酒中的沉醉,虽然有内心孤独的悲凉意境,也有自然忘我的超然心态。

    而《寒夜客来》篇中,先生引了宋代诗人杜耒的《寒夜》诗,“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以茶代酒。虽然中国历代文人名士都爱酒,特别是生逢乱世或郁郁不得志者。不过唐代以后饮茶的风气日盛,茶宴也日渐兴起。“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钱起的《与赵莒茶宴》中清雅的茶会“不令人醉,微觉清思”。

    边读边赞叹,古代文人生活中的无尽滋味。有美食,有醇酒,有好茶,最关键的还有好诗文,一时兴起可能还会抚琴伴乐。虽然他们未必有很好的环境和经济条件,一样可以过悠然舒心的日子。正如先生所说“所谓饮食境界,就是由环境,气氛和心境形成的饮食情趣和品味。和饮食的精粗无关,也不是灯火辉煌,杯盘交错的宾主尽欢。”烹茶读书,自得其乐。

    寒夜客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寒夜客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ao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