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时候做事就是凭感觉,或者潜意识,这时候其目的性就不强,连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要干这事,但有时潜在的好处会在其后的日子慢慢显现。
以我为例,从去年开始我接触了 reaction 视频,所谓“reaction video”(反应视频,点评视频)就是一些人自己录制观看某些视频的反应,然后上传到 YouTube 上,后有人把它搬到 B 站,这样国内的人也能欣赏。之前我主要是看电影预告片的reaction,但这种反应视频没啥意思,播主的词汇量真有限,无非是些感叹词,什么“Shit, holly crap, oh my god”之类,多数表情夸张,戏精居多。后来逐渐转到看歌手演唱的“反应视频”,这种就好多了,播主通常会点评一下歌手在演唱方面的问题,因而从中学会了很多音乐方面的英文单词,比如男中音,女中音,哨音等等。很多朋友不太理解我爱看“反应视频”这种行为,现在想想确实有点奇怪。如果喜欢歌曲,可以去听歌手专辑,干嘛要看别人对这首歌曲的反应,而且是看同一首歌几十个人的不同反应,现在想来都很诡异,简直没道理,回想一下我都觉得自己的行为很无厘头,但从 YouTube 看,我这样的人应该不在少数。
从去年夏末开始我陆续观看了很多哈萨克斯坦歌手迪玛希的反应视频。B站的差不多都看了,有几百个吧,有的视频我还自发参与了翻译工作。迪玛希在 YouTube 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每天上面自发出现5-10多个全新的自发点评迪玛希的视频,从去年到今年就没断过,所以我每天都能在B站看到新的视频。这些做反应视频的人来自全世界各地,也让我逐渐能适应各种口音,比如把"hotel"发音成“猴塔”的西班牙英语,还有各种咖喱味的印度英语,各种“guys”,“yo,yo”的黑人英语。
最近开始听一些印度人讲解印度占星的视频,发现我竟然能听懂个大概了,我想这些大概就是我们通常无法预见的一些“做事带来的 side effects ”。如果没有长期观看反应视频的经历,我可能完全应付不了这种浓重的咖喱英语。
所以如果你有某些兴趣爱好,只要它正当不违法,那么喜欢就去做,依本性去做,不要想太多。也许这就是潜意识的需求,就是业力的驱使,是下一步的需要,它一定有原因,只是你也预料不到。常规行为受到个人意识的支配,其目的性很明确清楚;潜意识行为的目的性往往出现在行为之后,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慢慢显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