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了两节课,学完了古诗《静夜思》,可我没有按照规矩上课。
上课伊始,因为要进行新一单元的学习了,所以我先带孩子们根据目录认识了本单元内容,一共包括《静夜思》《夜色》《彩虹》《端午粽》四篇主体课文和一和语文园地。并告诉他们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人”,四篇课文都是根据这个主题编排的,看看我们通过学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并且还告诉他们本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一个是读好长句子,一个是积累语言。并做了简要的解释,我觉得孩子们虽然似懂非懂,或者说根本不懂,但他们却也听进去了。
接着我由昨天学到的《赠汪伦》的作者李白,并通过他的附带文字的人物画像引出对李白更响亮具体的介绍:号青莲居士,被称为诗仙,进而引到要学习的新古诗《静夜思》。先学习诗题,让学生自主交流课题中的三个字,三个学生茂林、俊领和雨涵说道“静在《树和喜鹊》里安安静静一词中学过,夜在《春晓》里出现过,思在《吃水不忘挖井人》生字想念拓展心字底时说过”。我的内心对我一年级的娃们又多了几分称赞,他们的记忆力很强,学过的知识没有变成惰性知识,而是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在学习古诗过程中,我让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评价读,在一次次的读中,读的学生读出了节奏,听的学生也听出了停顿,这是我在初读环节没有预设到的,而孩子们读的多了居然有了语感。读后是学习生字环节,我也放手交给学生,学生自己认读,拼读,同桌互相拼读检测,指名读时发现十个生字同学们读的都很准确,就让他们交流识字方法,对于常用的加一加、组词法,孩子们已经运用的很熟练了,对于难认易错的两个生字“举 望”,我让全班同学观察交流,他们拆分部件、根据图片说的也很好。在讲到“忽闻岸上踏歌声”中的“闻”的理解时,我引导学生回顾《春晓》中“处处闻啼鸟”中“闻”的意思是听见,进而让学生再次熟读本句,理解两个“闻”的意思相同。
其他的也都还好,整节课轻松愉快又水到渠成,完成了学习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