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出去明显感觉凉意更大,外面雾蒙蒙的,封闭了这个天空,只能隐隐约约的看到几栋大楼。我有这样的一个习惯:
那就是无论什么,我都会去看看,去听听,保持信息的开放性,而不会刻意的屏蔽什么,即使是我不喜欢的。
这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是我主动去看的,而不是被动给我的,若是被动往往适得其反,无法看进去。由于自己没有某个方面有特别的专长,同时自己的积累又不是太多,最近这段时间不得不聚焦自己的注意力。这样说,是不是很矛盾呢?
我觉得不矛盾,这是因为我开放性是长期的,而自己的聚焦是单方面的,主要是集中于可以让我挣钱的,节省下来的时间还是会保持开放性的。
在我阅读微信公众号让我意识到自己其实是非常封闭的,体现在那几个方面呢?
一是我是追求单点突破的,放到过去还可以,如今需要网络化,立体化的;
这也解释了自己暂时不成功的一个 原因,我在与人交往中,都是单点交往的,和同事只是工作上的事情来往,其他事情交集就更少了。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周围人有点不一样,而别人的兴趣爱好也是我不想融入的。
我自己喜欢写作、编程、英语,而周围人喜欢喝酒、抽烟、打麻将,根本无法有多少交集,也无法相互融入。当然,即使为了一时的和睦我也会积极的做一点,发现不符合自己的本性,无法持久,到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这种单点交往自己没有安全感,他人也无法互相了解,更多的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就会让我感到一种无比的压抑,进而有一种想走的冲动。为了能够互相了解,我先保持开放的系统,坦诚的姿态,创造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产品,进而可以让别人了解我,寻找有缘人。我自己的个人产品就是每天的日更,每天把自己的思考、想法分享出来,既方便别人了解,也可以让我实现网络化,立体化。
二是格局小,关注自己,而别人则是站在更高的维度;
格局大小,不是通过你自认为的,自我标榜的,而是通过每日思考展现出来的,我展现自己思考的工具就是每日的日更。它让我看到自己在想什么?在看什么?在恐惧什么?做了哪些错事?
由于有了这样的基础,再加上我个人的价值观: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就会有了不同的体验。我每日都会刻意的阅读哪些日更的人的文章,每日都会吸收比较经典的书籍内容,每天都会利用google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这些相互对比之中,明显觉得自己的格局太狭窄了。
格局小的人,只能关注与哪些确定性问题以及哪些已经发生的问题,同时还会去做具有经验的事情。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决定从这个问题出发:
做什么对别人真正有用呢?
这个答案我给出了很多,虽然零散不是很深入,也算是一个开始了。先从最身边的亲人开始,给他们安全感真正有用,而安全感则来自于金钱的保障,它可以解决生活中绝大多数问题。
其次,是身边的朋友。我对朋友的重新接受的定义是这样的:拥有独立的人格,一起做成过事情,又可以互相取暖的人。这样看来仔细算算不是太多,甚至可以一个手掌都用不了。对他们真正有用的事情是靠谱、分享、互助。
靠谱就是可以让他们看见你做成功了一件事,接着又做了一件事,周而复始。闲暇的时候,可以分享你做事的方法论,选择的依据,思考的结果。
最后是一些和你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是一些和你不联系的弱关系的人。对他们而言,真正有用的是,不断的加以鼓励,进而可以行动。至于鼓励做的事情最好是自己做过并且验证过确实不错的事情。
自己与自己的对话,自己与他人的对话,自己与陌生人的沟通交流,其实都是打开自己封闭世界的方法。不断的折腾、不断的琢磨、不断的反馈是我保持开放的开始!
外面的雾霾还是笼罩了周围,我希望用自己的文字,扒开这封闭世界的一点缝隙!
日更:65/365(2018-12-1)
坐享:10分钟(321/365)
正在阅读:随机漫步的傻瓜
想要改变的战友,不妨一起制定一个计划,一年之后看最终你有多少变化,我自己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丁昆朋YKPD),喜欢写作、英语、编程、区块链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共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