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本文仅从纯个人的角度分享两年的考研心路,尤其一战踩过的各种坑,希望有参考价值。本文最开始写作时仅仅是想记录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没想到越写越多事无巨细……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就私信我吧,我会不断完善这篇文章的。
二战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电子信息085400,政治67、英语一84、数学一112、信号与系统124,总分387
我的基础
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海大学科设置正如其名,有一些关于水下的课程。而海大电工本的特点是有声学相关的专业设置。然而对于模电、信号此类核心课程并没有足够的重视。
个人而言,本科期间忙于社团、兼职和其他实践活动,学业成绩仅能排到班级中游,数门数理、专业课程60+飘过。这也为我一战北航的失利埋下了伏笔。
一战:把遗憾留给北航
一战考的是北航2系电子信息专硕,专业课921通信综合(模电+信号+电磁场)。
失利原因一:捡漏心理。北航专硕多年来有外地研究院名额,分数在300左右就有机会。报考时侥幸心理作用,认为就算本部难以上岸也可以服从调剂去研究院。然而20年北航外地研究院全面不再招生,同时大量考生同我一样认为有空可钻,导致分数线陡增50分。运气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我确实没有想到北航会在全员扩招的形势下逆大势而行……
失利原因二:基础薄弱。高数始终就没学明白过,勉强混个及格而已;模电和电磁场两门课也是一带而过,学完就抛之脑后。因此在考研复习的时候就像是在学三门全新的课程,压力非常大。
失利原因三:自视过高。大三下学期由于自己还在学生组织工作,同时专业课安排比较紧张,几乎没有开始考研复习。正式复习时间是2019年7月12日,也就是仅有五个月复习时间。这样的时间跨度对于底子厚的同学当然足够,但对于基础薄弱的我来说是完全不够用的。
一战结果:政治67/英语77/数学76/专业课88/总分308,不能说是一塌糊涂吧,只能说跟没学一样。
关于调剂:院线没出以来,自己还是想着或许有机会参加复试。而北航又是34所最后一批出分的,此时的调剂情况已经相当艰难。这里提一句,如果你一战失利,不要放弃调剂!我身边的朋友有考吉大调到山大的,也有考北大调到西工大的,调剂这件事。幸运+努力+信息获取,缺一不可。
二战:国防科大,命中注定?
一战结束后我投了两份简历(小米和深信服),但方向和城市都不令人满意。机缘巧合之下,有位先生说我命里应该到部队去。虽然这样的评判并不足以让我作出决定,但他还是撬动了我心里的天平。此后,我开始关注国防科大。
关于学校选择:科大的信通评级是A,(北航A-、海大C)且科大从招无军籍研究生以来,报名情况并不火爆,一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二是军校背景作用。很多人想当然地觉得去科大读研就是去当兵、分配也只能去部队,实则不然。科大无军籍硕士的就业方向非常广泛,与地方院校一样甚至还略强。科大的计算机(A+)和信通(A)在业界的口碑也极佳。当然,在面临择校时,学校的名声和业内口碑甚至要比所谓学科评估、师资力量对个人而言更加重要。
科大电院专业课是模电、信号、电磁场三选一;复试DSP、数电、天线三选一。这样来看一是比北航三门课都考的压力小得多,二是初试复试专业课一脉相承更加合理,因此我果断选择了自己学的还可以的信号与系统。
6月6日,开始二战复习。
二战遇到的最大问题:心态。同级的朋友早已各自读研、工作,有了稳定的生活,而我还在小房子里全脱产复习考研;我家所在的城市几乎没有一个我的同学朋友留在这里,只能自己一人奋战;复习期间我父母均在外地工作,家里还有老人需要照顾,我既无法得到什么鼓励,还要承担照顾老人的责任。二战最害怕失败,因为这意味着丧失了应届生的身份。因此我在二战初期甚至就考虑好了调剂的事情,没办法,必须要上岸了。
具体学科经验分享
数学:我的数学 太 差 了。只能按部就班地做出典型题,只要题目有一点创新、提高一些难度,我果断扑街。因此我数学复习的目标就是不拖后腿。抱着这样一个目标的话,其实跟哪位老师、做什么样的题已经不重要了。我的战术就是题海战术,不求理解本质和关联,但求形成肌肉记忆,做出简单题。数学几乎耗去了我一半的复习时间,最后取得112分实际上投入产出比是不高的,但这也是没办法的选择。所有考数学的同学绝大部分是认为自己数学不好的。这太正常了,数学好的才是少数,不好就要有不好的办法,不要去强求精益求精,只求一个面面俱到,不落知识点即可。
英语:英语一84是一个令我满意的分数。我英语基础并不算强,六级432分低空飘过。一战英语二,侥幸得了77分;二战考英语一,意味着一战做的真题已经没有太多参考价值了。单词才是王道,必须保持积累,从考研复习的第一天开始,直到考前。开始复习之后我寻求稳扎稳打,用一个月的时间背过了大纲全部单词,从九月末开始,每天都要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在单词上,每天背150个新词,复习450个老词。每天背单词真都要背吐了。但这个时间绝不白费!单词过了一遍之后阅读和完型的正确率会直线上升。做19年真题的时候已经能达到完型全对了。背过一遍单词之后每天只需要复习五六十个保持熟悉就可以了,耗费时间大幅减少。
翻译:我大学期间的两门高英分别选了笔译和实用英语写作,的确起到了一些作用。另外唐迟老师那个机构有个小三门课程,别的没听过,翻译还是有点意思的,难以入门的同学可以试试。
阅读:一战听过一遍唐迟的阅读逻辑,疯狂快进,领悟力强的同学听个两三节课后面的都不用听了。阅读仍然要以单词为主,只有看得懂文章准确率才有保证,单凭逻辑答题毕竟是空中楼阁。做题时建议限时,我的话是每篇阅读13分钟左右(大吉大利);分析时建议不限时,一篇阅读即使花了一个小时能吃透也就不亏。我会花一个小时去逐句翻译,分析长难句结构。有了这个过程实际上并不用对长难句和翻译做专门训练,也足以取得可观的分数。顺便一提,远离何老师。
作文:按考完客观题的答案估分77,说明作文应该比预想的高很多。是有运气因素的,背的模板不超过十篇就能押中。强烈建议大家不要死记硬背某个老师或者机构提供的完整作文模板,而是总结一些万金油的句子框架,事实上也有一些老师是专门讲框架的。总结自己的模板这件事看起来很浪费时间,但是真的好用。远离王江涛的那本考研必背多少篇,可以节省大量时间。
政治:没什么经验,全靠肖大救命而已。趁着肖大还能接着出书,跟住就好了。
信号与系统:科大官网公布了16-18的三年真题,但是实话实说题型变化很大,参考价值有限。这里提供一个有用的信息:中山大学信号与系统的参考教材也是科大吴京教授这本《信号与系统分析》,而且从难度上讲比较相近,是不错的练习题;同时推荐一个公众号:数字信号处理辅导,由三峡学院王仕奎老师运营,给出了大量高校的考研真题及解答,很有参考价值。(最近的几篇文章好像开始收费了,不过收费也值得!)
其他的一些注意事项
1.定期锻炼身体,保持健康。进入十月我就几乎没有运动量了。后期在东北的严寒下只能靠多穿多捂保证不要感冒。实际上锻炼的时间并不至于影响复习时间,适量即可。
2.关于复习时间。一战二战加在一起我的复习时间也没到一年,所以我个人认为战线不要拉太长。我个人每天平均学习净时长也就8小时左右,十一月之后增加到了9小时,直到最后冲刺也没有突破10小时。但我说的是“净”时长哈。只要你效率够高,考研并不是一件必须投入全部身心才能做好的事。
3.绝不是考不上研日子就没法过了。迎难而上是勇气,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憨批。三本跨考985当然励志,但量力而行才会让你不至于掉进幸存者偏差的陷阱。
4.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闷头苦读只会让你看起来很努力,不要吝啬把时间用来想想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背诵效率等等。
写在最后
分数不低,但也不算高。除了这份研究生学历,考研这两年教给我的更多的是调节心态的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应对挫折的能力、还有对于学习总结出自己的方法论。从小到大所有的学习都是靠脑子平推,一战的失利才让我真正去反思自己这么多年来竟然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不管看到这里的你是不是坚定考研的意志,始终认为用人生中的一年或两年时间去经历这样一场战斗,是绝对值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