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共读第243天
很多变量会使人们面临离婚的风险,但没有一个概况性的结论适用于任何婚姻,某些预测信号可能适用于某些团体或婚姻的某些阶段,但却不适合其他情况。
具体研究中的某个特定变量的突出影响,可能反映了与之形成对比的其他因素的作用。
比如,离婚的某些典型相关因素(如低收入)可能在年轻人的婚龄较短的婚姻中很有影响力,但在已经经历了岁月考验的婚龄较长的婚姻中却未必有太大的影响。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在最初经历了某些应激源的考验还能维持下去的婚姻,今后就不太容易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当几种危险信号一起出现时,可能比各自单独出现有更强的作用;比如,贫穷而且缺乏教育就比单独面对其一糟糕得多。
现代研究发现的影响婚姻稳定性的重要预测信号。大部分因素的影响效应数十年来并未有太大的改变。大部分因素对男同和女同在亲密关系中体验到的满意度和稳定性也有类似的影响。
特定的离婚信号
社会经济地位:那些职业地位低、较少受教育、收人较低的人较之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更可能离婚。
具体而言,受过良好敦育的女性与教育程度低的女性相比更不可能离婚。
种族:美国黒人比白人更可能离婚,因为他们更多地受到其他危险因素的影响,比如低收人、婚前生育、父母离婚和同居。
性别比例:在全世界,当女性数量超过男性,性别比率低时,离婚率就更高。
社会流动性:经常迁居的人比那些定居扎根的人更容易离婚
无过错立法:使得离婚更容易实现的法律看来改善了人们对离婚的态度,因而使离婚更可能发生。
工作女性:多的女性成为劳动力时,离婚率增加。
结婚年龄:少年婚 姻比起那些25岁之后的婚 P姻更可能离婚 。
婚姻次数:二婚比初婚更可能以离婚告终
父母离婚:父母离婚增加了子女离婚的可能性。然而随着离婚变得更为普遍,这一影响在减少。
宗教:经常参加宗教仪式与低离婚率有相关,尤其在配偶双方都经常参与宗教活动时。
少年性行为:还不到16岁就发生首次性行为或者首次性行为令人讨厌,都与离婚风险的增加有关。
婚前同居:婚前同居与更高的离婚率有关,但如果伴侣在订婚之后同居,则此效应变小。
婚前生育:婚前生有小孩对于夫妻双方来说都与高风险的离婚有关联。
孩子:没有生养孩子的夫妻更可能离婚,但孩子降低离婚的风险在孩子非常小时最明显
继养子女:带着子女进入二婚的女性更可能离婚,但男性却不会这样;显然,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成为孩子的继养亲人。
共同点:共同点很多的夫妻不太可能离婚
人格属性:神经质越高的人越有可能离婚
依恋类型:回避亲密高的人更可能离婚。
遗传:同卵双生子若一方离异,则另一方离婚的可能性是前者没有离婚时的5倍,即使双生子一出生就分开并且从未见过面亦是如此
应激荷尔蒙:在婚姻的第一年,肯定会离婚的夫妻们血液中应激荷尔蒙(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长期过高,而10年之后还没有离婚的人则不会
生活应激事件:生活应激事件(除了为人父母方面)的发生增加了离婚的可能性
共处时间:共处时间更多的夫妻更不可能离婚。
酒精和毒品:毒品等的滥用和依赖增加了离婚的可能性,
不贞:伴侣外性行为增加了离婚的可能性
婚姻态度:对婚姻持悲观看法的人更可能离婚。
婚姻互动:积极的互动预示着稳定,而消极的互动预示着离婚。不能保持5:1正负行为比率的夫妻更可能离婚。
性满足:性生活的较高满意度与较低的离婚率有关。
婚姻满意度:与大部分其他变量相比,婚姻满意度对婚姻的稳定有着更大的影响”。对婚姻越满意的人越不可能离婚。即便如此,婚姻满意度远非预测离婚的完美信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