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作者是理查德·泰普勒。这本书的作者也非常了不起,涉及很多领域,并且在自己涉及的领域都能有所成就。在一个领域能取得成绩的人,我很佩服他,能在不同领域都取得成就,那我是深深的佩服。
这本书里有一句话是深深的吸引我:你可以做一个贫穷而快乐的人,也可以做一个富有而快乐的人。但是不论是否有钱,你的生活都有可能过得无比痛苦。所以生活的困苦其实跟钱并没有那么大的关系,到那时我们很多时候就是把这种关系看的很重。以至于我们有的人会把死亡与亏钱画上等号。
这本书的逻辑比较好懂,首先我们要理解财富,其次考虑如何才能获得财富,最后是怎样留住财富。你看,逻辑非常的清晰,首先我们要知道财富是什么,要如何去获得,最后怎么才能留得住。
那我们先一起来看看作者关于财富的认知:
1、懒无法致富
作者认为要活的财富,就需要努力,努力才是获得财富的前提。懒惰是无法让一个人变得富有的。财富最公平的一点就是不歧视任何人,不论他是什么性别,什么籍贯,什么肤色或者什么年龄,都可以获得财富。
努力就意味需要你牺牲自己享乐的时间去进行财富的累积。这个让我想起读书的时候老师们经常说的话:只要你肯努力,没有考不上的大学。别人在努力的时候,你在打游戏,你在睡懒觉。
但有时候我很想去反驳明明也有很多跟我们一样睡懒觉,一样在打游戏的人,可是他们还是每次考试都很好。同样的也有很多付出努力,辛勤工作的人最后也没有积蓄到财富。我相信有很多人应该也会有此一问。
但是努力是最好的办法,是大部分人成为有钱人的原因,这一点我是赞同的。
2、要用对钱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话题就是社会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穷人会越来越穷,富人会越来越富。作者也承认这样的观点,但是我们探究造成这样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富人对钱有想法,会想着去把钱用在对的地方。
而穷人更多的是把钱花在了不必要的方面。你比如在《贫穷的本质》这本书里面就有提到的,在非洲贫穷地区人们宁愿花掉自己的积蓄去买一台电视机,也不愿意去给自己进行投资。那就更不用说他们会用复利效应去让自己获得财富,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3、吸取别人成功的经验
我们都知道想和巴菲特一起吃个饭,需要花很多很多钱,但是,尽管如此,可是依旧还是有很多的人在排队等着想跟巴菲特一起吃饭。因为他们知道跟巴菲特吃饭聊天所得到的的资讯经验或者建议都能够让自己获益匪浅,能够让自己有更多的收益。
所以我们需要向富人学习,向财富靠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