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到一个真实事件,一个孩子在年三十晚上跳楼自杀了。孩子跳楼的原因很让人唏嘘。原因是他的爸爸妈妈没陪他吃年夜饭。
有人说这是极端事件,然而每一个极端的事件的背后,是日常无尽情绪的积累。然后,某一时刻,某一点,某一句话,引爆情绪后 ,可能极端行为就出现了。
这个选择在大年三十自杀的孩子,他的父母忙于生意,长年待在国外,他与75岁的奶奶住在一起,奶奶身体不太好,晚上通常给孩子随便煮点面条就上床休息了。
所以孩子放学后,迟迟不愿回家。他的一位老师得知他的情况后,想象着孩子在空荡荡的房间默不作声吃面条的样子,感到特别的心酸。
因而,那个有责任心又有爱心的老师经常带孩子回自己家吃饭,尽可能让他感到一些家的温暖,可没想到悲剧还是发生了。
孩子在年三十的晚上跳楼自杀了。
奶奶哭着说,那天他一个人孤寂地看着窗外整整一天,期盼父母能回家陪他吃顿年夜饭,可天黑了,夜深了,也没能等到爸爸妈妈的身影。
孩子对奶奶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希望自己消失。
那个老师发文感慨:父母赚那么多钱又有什么用呢?连陪孩子吃顿饭都做不到,孩子内心是多么孤独啊。
然而这样的孩子,无法陪孩子吃饭的父母在你我身边少吗?
生活节奏的加快,欲望的膨胀,使得孩子与父母聚在餐桌前也变成了一种奢望。我们因为下班晚,要加班,工作忙,孩子不经饿,等等原因,经常会出现让孩子先一个人吃,或者让孩子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先吃的情况。
在生活中,包括你我在内的很多父母认为陪伴孩子吃饭只是小事,可对于孩子来说,与父母一起吃饭却是最渴望,也是最开心的事。
想起自己小时候,那时候父母工作也忙,父亲下班很晚,妈妈总会准备点包子馒头饼干之类的小点心,让我放学后先垫垫肚子。
妈妈下班回来后烧晚饭,烧好晚饭后,每个菜上盖好碗放到泡沫保温箱里。
爸爸不回家,是不许开饭的。
所以我们闻着饭菜的诱人香味,会特别盼望爸爸早点回家。爸爸回家后,或是帮爸爸拿包,端水,或是摆筷子,盛饭,然后大家一起上桌开开心心的开饭。
饭桌上,我们没有禁言禁声的规定,反而会欢乐的你来我往的互相帮忙夹菜,有时也会讲讲自己的开心事,或交流决定一些事情。
现在想来,饭桌上的时间是我们全家最团聚,最欢乐放松,也是最幸福最让人怀念的时光。
为什么国人讲究吃团圆饭,为什么外国人热衷家庭聚餐,我想,团聚、陪伴、交流就是其中的原因吧。
曾经看过一个公益广告。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准备吃大年三十的团圆饭了。这家男主人看到邻居老头,形单影只看着别人团圆,自己却只能在院子里抹眼泪。
于是热情的招呼邻居老头参加他们的团圆饭,他说:就一双筷子的事。
邻居老头接过筷子,眼泪又感动地流了出来。
你给的不仅是筷子,还有温暖与幸福。
其实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家人一起乐乐呵呵的吃饭,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