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对物件收纳这事一直不以为然,因为每次花了大力气把家里整理一次以后,往往没多久就渐渐回到解放前,此外,收纳+可见是一个大命题,很久以前,就和大爷说我们需要一个物资数据库,以便搜索。
说着说着就又过了20年。我渐渐意识到自己的焦虑症状:厌恶找东西--所以就会买更多--没有好的检索维护系统--堆积--找不到东西--再买--再lost--再焦虑。
这是一个不断螺旋向上恶化的死循环,我一直知道,但苦于没办法改变,所以往往就选择戒断疗法:搬一个新家--抛弃一切旧物--重启。
still not working.
其实大爷是个上升处女的完美主义者。他自己的belongings往往都是最小,我几十个衣橱中他只占了一格。我所有的房间里,他只有一张小床头柜。
每次大爷帮我理东西,我就很焦虑,因为看到自己堆积的物质,就会有深深的罪恶感,不想去处理,内心的这种复杂情绪。
新年里偶然看到Netflix里上了一个新片:Tidying up with Marie Kondo
原是早餐闲看,感觉一个日本女孩去教美国人整理好像文化差距有点悬殊。不过当看到一对年轻美国夫妻抱着孩子跷脚坐在沙发上,Marie Kondo近藤麻理惠 在房间里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跪下,用静祷的方式和房子说话:亲爱的房子,感谢你带给我们的所有美好,现在我们要开始一点工作,让你变得更美好,请你理解。
我的内心被敲到了。
近藤的整理方式没有什么新奇,大爷都是一例的做法,放一张大平台,把所有东西堆积出来,然后分门别类丢弃或收纳。唯一的区别是:她会在整理每一个物件的时候和它们对话--折衣服要让你的手掌温度和衣服相触,感激它贴身陪伴你的每一次。如果决定丢弃也不是一扔了之,而是郑重地感谢它在你人生中的出现和贡献,道别。
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我们每次形似的整理都以失败告终:我有太多有故事的物件,而在大爷眼里全是乐色,他随意扔弃有的对我意义重大或好不容易觅得的物质的态度,让我深深觉得受伤,然而我却一直没有觉知到自己的感受,只是感知浓浓的负面情绪,于是选择逃避或放弃。
我上楼,打开一个小衣柜,翻出所有的衣物堆在床上,才发现好些自己一直都不记得的漂亮又材质好的衣物,可能都经年未碰。一件件折好,放回或告别,过程中满满的感恩之情。
所以,整理物件,可以是非常美好,有仪式感的,令人愉悦的工作。
我和妹纸说,看个片子。
一小时后,她的床上也堆成山。
我们的 人生中,有多少,被我们堆积,封存,无视,浪费的人和物?
如果不放弃/丢弃一些无用的东西,那些不给予你Sparkling joy 的人物事,怎么能真正看见那些重要的恩赐?
我们又有多少次,面对曾经所有的遇见,好的,不好的,糟糕透顶的,都能够像近藤对她的贴身衣物那样,用有温度的手掌轻轻摩挲,感受,道别:
谢谢你,曾经在我的日子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