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友们,“晚晴文学社”二月二十二日晚(正月十八日)正式开讲啦!
“晚晴”以文会友(29)时间:晚8:00——10:00
主讲人:大老李(仰平)
“晚晴”以文会友(29)诗词写作常识:
篇一:格律诗写作常识
一、诗体 1、古体诗——和绝句、律诗相对的诗体称呼,不讲求对仗、平仄等格律。 四言诗——始于《诗经》,汉代以前的主要诗体形式,音节单纯,表意复杂。代表作《关雎》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不论平仄、对仗、句数、押韵,唐以前的五言诗均称为五古。代表作《述怀》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其它与五古类似。代表作《饮中八仙歌》 杂言诗——句式长短不一,形式自由灵活的一种诗体,不论平仄、对仗等格律。代表作《蜀道难》 乐府诗——最早始于秦,乐府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构,后来人们把此机构制作的可以和乐而歌的作品,成为乐府诗。代表作《陇西行》 歌行——不入乐,也不沿袭乐府古题,音节、韵律比较自由,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较铺展。代表作《琵琶行》 骚体诗——源于《离骚》,后人把楚辞称为骚。句式不整齐,句数无限制,用韵不严格,句尾多助词。 三言诗——起于先秦。代表作《代春日行》 古绝——只有四句的古体小诗,多押仄韵,不受平仄、对仗等约束。代表作《春晓》 2、格律诗——又名近体诗,和古体诗相对立,对诗的平仄、对仗、押韵和字数都有很严格的规定。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五字,每首八句,共四十字。代表作《春望》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每句七字,每首八句,共五十六字。代表作《蜀相》 五言排律——排指铺排。即五言律诗的延长,又称五言长律。每首至少十句。代表作《赋得花发上林》 七言排律——又称七言长律。每首至少十句,其余和七律相同。代表作《清明二首》 三韵小律——每首只有六句,共三韵,五言三十字,七言四十二字。只有中间一联必须对仗。代表作《李员外寄纸笔》 六言律诗——简称六律,每句六字,每首八句,共四十八字。代表作《送万巨》
五言绝句——简称五绝,绝句又称“截句”,每句五字,每首四句,共二十字,无对仗要求。代表作《登鹳雀楼》 七言绝句——简称七绝,每句七字,每首四句,共二十八字。
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妨背诵《声律启蒙》。《声律启蒙》是诗词写作入门顶有用的一本书,因为它对诗词写作需要的四项基础最有功用:
(1)韵部。背下来了,就能分清楚韵部。不至于一东二冬不分。 (2)对偶。《声律启蒙》是一本对对子的书。 (3)辞藻。没有古文底子的人写旧体诗词,辞藻总是不够用。《声律启蒙》里有很多好辞藻。
(4)典故。没有文史基础的人知道的典故太少,《声律启蒙》里有许多文史典故。
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古体诗则可用仄声韵。诗韵如下: 上平声15韵: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15韵:
五言押一二四或二四句韵,就是第一,二句第。四句最后一个字押韵,必须是平声字。仄声韵是指在需要押韵的地方用了仄声字。(仰平)
“晚晴”以文会友(29)第二讲 四声 诗词用字讲究该字声调的平仄。
普通话有四个声调: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读第一声、第二声的字,是平声字;读第三声、第四声的字是仄声字。
平水韵也有四个声调:平上去入。读平声的,是平声字;读上声、去声、入声的字,是仄声字。
平水韵的平声相当于普通话的第一声、第二声;上声相当于普通话的第三声;去声相当于普通话的第四声。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字。 四声的起源 平分阴阳
中古音系统全浊声母的上声字,在现代汉语里变成去声字 (音韵学教程173-174) 入派三声
怎样辨别入声字
常用的入声字大约有五百来个。
对于现代人尤其是北方方言区的人来说,判别入声字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人们也在想各种各样的方法,帮助记忆入声字。
其中的方法之一是背诵“入声字歌诀” 一字对:
名词对名词 天象对天象
云对雨 雪对风
河流对河流 河对海 汉对淮
建筑对建筑 楼对阁 户对窗
动物对动物 麟对凤 鳖对鱼
植物对植物 瓜对果 李对桃
朝代对朝代 尧对舜 夏对殷
国名多国名 秦对赵 越对吴
吴对楚 蜀对巴
人对人 儿对女 子对孙
姚对宋 柳对颜 荀对孟 老对庄
量词对量词 铢对两
动词对动词 沿对革 异对同
形容词对形容词 贫对富 塞对通
颜色对颜色 红对紫 白对青
二字对: 双音节词:
芍药对芙蓉 鸲鹆对鹭鸶
珊瑚对玳瑁 杜鹃对孔雀
獬豸对麒麟
偏正结构的词: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
宿鸟对鸣虫 岭北对江东
白叟对黄童 江风对海雾
牧子对渔翁 冀北对辽东
野叟对溪童 暮鼓对晨钟
绿竹对苍松 舞蝶对鸣蛩
雪花对云叶
朝代对朝代:
六朝对三国 宫殿对宫殿:
天禄对石渠 官名对官名:
内史对中书 驷马对安车
人对人:
有若对相如 李白对杨朱
绣虎对雕龙 季路对高柴
主谓:
鬓皤对眉绿 齿皓对唇红
鼓振对钟撞 梅酸对李苦 雨打对风吹 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 露重对烟微。
绿暗对红稀 鹤长对凫短 凤翥对鸾栖 鹭飞对鱼跃
动宾:
栽花对种竹 作赋对观书
弋雁对求鱼 傅粉对施朱
挈榼对提壶 献瓜对投李
弹冠对结绶 佩剑对弯弓
观山对玩水
形容词:
荡荡对巍巍
《声律启蒙》中一东、二冬、三江这些,数字代表声调的次序,而汉字代表韵部。 平水韵(也叫“诗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按照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划分成106个韵部。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出韵、错用。 其中第一个声调平声,因为平声的字较多,故...
凡是说首句入韵的,就是说第一句是必须押韵的。平起和仄起的区别在于首句第二个字,一个平声,一个是仄声。俏虎那天给人讲的时候已经说的很对。仰平强调笫二字,因为五言一三五不论
绝句的四种句型有三种第一个字是可平可仄的。七绝的第一个字全部是可平可仄的,至于第三个字就要根据五绝决定了。
格律诗词中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什么意思?
“一三五不论”,即在律绝和律诗诗上下句中,处于单数位置的对应汉字,可用平声字,也可用仄声字。
因为,“两两交替”,即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交替变化的平仄规律是律绝和律诗用字组句基本原理。所以,“一三五”只有在有效规避“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的前提条件下才可“不论”。
例如平起首句不入韵的七言律绝,正格平仄格式如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①
仄仄平平仄仄平②(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③
平平仄仄仄平平④(押韵)
——①②,③④,上下句单数位置的汉字如果无条件不论,就成了如下格式:
(仄)平(平)仄(仄)平仄⑤
(平)仄(仄)平(平)仄平⑥
(平)仄(仄)平(仄)仄仄⑦
(仄)平(平)仄(平)平平⑧
——⑤句末三字“两仄夹一平”,即仄平仄,诗家称之为“孤平”,是诗界公认的格律“硬伤”,是律绝和律诗创作的大忌。⑥句出现平仄平格式,虽然在古律绝和律诗有所允许,但严格说,也有伤“两两交替”的用字原理。⑦句不但出现“孤平”,而且句末三字连续出现“仄仄仄”的句式,诗家称之为“三仄尾”,是诗病之一。⑧句末尾三字连续出现“平平平”的句式,诗家称之为“三平尾”,也是诗病之一。
总之,⑤⑥⑦⑧句中,单数位置的汉字同时无条件不论平仄的情况下,诗句就会出现“孤平”、“三仄尾”、“三平尾”等诗病而被诗家称之为“出律”。在古科举或今律绝和律诗诗赛中,出现诗病就会因“出律”而被淘汰,即使“意境”再好,也不是律绝或律诗了,免不了名落孙山的命运,岂不冤哉!
“二四六分明”,即在律绝和律诗上下句中,处于双数位置的对应汉字,必须上下平仄相反。诗家称之为“对”。也指律绝和律诗的上联第二句与第三句双数位置的对应汉字平仄必须相同,诗家称之为“粘”。如果不按律绝和律诗正格格式平仄创作,就会出现“非粘”、“非对”的诗句,即使“意境”再好,也不是律绝或律诗体裁了。如果“意境”像古名句那样好得不得了,可以标示为古体诗体裁,例如“五古”或“七古”,或不用标示为“某绝”、“某律”,须知多数古名句都出自古体诗,而非格律诗,没有必要硬贴上“某绝”、“某律”的标签。
违背“两两交替”的用字组句原理,诗家称之为“失替”,不讲究平仄“粘对”的,诗家称之为“失粘”、“失对”,这样的诗都不是格律诗。所谓“拗救格”,其实示例都是以孤仄救“孤平”,仍然没有避免诗句中出现“孤平”,诗句用字“失替”的本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换汤不换药,等于实拗而非“救”!
有人罗列一大堆古体诗名句为出现“孤平”的现代诗作硬贴“某绝”或“某律”佐证,搬出所谓“拗救格”、“特定格”以显耀自己高深莫测,误导初学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效仿邯郸学步,最后连律绝和律诗的正格也不会了。试问,以古体诗名句为例证倡导现代人创作“拗救格”、“特殊格”至今,讥讽新韵正格是“没有酒味可品”,那么“拗救格”或“特定格”究竟为初学者创作了多少脍炙人口的名篇名句呢?我等初学者还是踏踏实实坐下来,以新韵正格来创作审美律绝和律诗为好,不想盲目跟风学什么“拗救格”和“特定格”而大量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了!严格遵守正格的习作再孬,也还比某些人的“拗救格”、“特定格”符合平仄押韵规则而名副其实吧!当然了,嫌律绝和律诗平仄规则麻烦或“发挥意境受平仄限制”,可选择其他不讲究平仄的体裁作诗,不硬冠以“某绝”或“某律”不失为好诗哦!
总之,除古体诗和自由诗外,律绝和律诗必须遵守“两两交替”的平仄“粘对”规则要求,否则就不是格律诗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