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很火,都说是个推理剧,为了凑热闹,我也去看了,目前为止看了7集,一点不推理,感觉有点冰血暴的意思。这个剧之所以火起来,我觉得,是因为它本质上是个家庭伦理剧——众所周知,这个类型是我国观众的最爱。
令人疲惫的关系
朱朝阳,父母离婚,年级考试第一名长期垄断者,学习成绩好到令人讨厌。有一次坐在他爸的车上,他爸说,和同学的关系也要搞好,这些都是你以后的人脉。朱朝阳没说什么。因为他是个极其孤僻的人,从不和同学往来。
还有一个镜头,他爸带他去吃甜品,晚上回到家,他妈坐在灯光下在等他,牛奶已经准备好。朱朝阳说,我喝不下了。他妈不开心了。压抑的气氛笼罩房间。虽然台词什么也没说,但观众可以看出来,朱朝阳很清楚母亲的内心活动,于是他一声不吭,一口气喝完了牛奶。
这个无声的镜头极具概括性,我们可以把朱朝阳的心理翻译出来:
如果这能让你好受点,那我就照你说的去做,虽然这会让我痛苦。我也不打算告诉你我的痛苦,因为我知道不仅不会被理解,你反而会认为我伤害了你。
所以朱朝阳的孤僻也许可以这么解释,一部分是因为天生的性格,另一部分是因为他的经验告诉他,不要对交流抱任何希望,人和人之间不存在理解,只是徒增疲惫。这些经验最主要的来源,还是家庭。
这就是朱朝阳处理和父母关系的方式,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延申运用到处理和世界的关系。
很多时候,当人们夸一个小孩“听话”、“懂事”时,可能这个小孩是真的“听话”、“懂事”,也可能他/她只是压抑自己迎合你,因为经验告他/她,这样做可以减少麻烦,而且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当小孩好累的,特别是这个小孩足够敏感以至于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可是却找不到除了压抑自己以外的和世界相处的方式。自我孤立可能是一种自卫型的本能反应。
人的性格和人格很大一部分是被塑造的吧?都知道童年成长环境带来的影响,会在人不自知的情况下伴随一生,这是最令人讨厌的。朱朝阳这样的小孩成年后如何面对世界?如何和世界互动?如何填补童年时驻扎在内心的黑洞以避免在遭受挫折或脆弱时被其吞噬?心理学上怎么讲?
爱的压制
朱朝阳的母亲老对他说,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别的什么都不需要做。多么熟悉的话语。大家都是人类,一定很清楚,一个人,不可能除了好好学习之外什么都不需要做。很明显,朱朝阳的反应一定是什么也不说,也完全不指望母亲能帮助他处理和世界的关系,连想都没想过,虽然这应该是父母的责任之一。
朱朝阳的母亲当然很爱儿子,这甚至是她在人间唯一的精神支柱。但她没有把儿子当作一个人去理解。在她眼里,儿子似乎并不是一个和她一样的人类。
有没有发现,有些人知道有些话不能对大人说,因为明白这些话可能会伤人,但会毫无顾忌地对孩子说,因为“小孩子懂什么”。实际上,小孩懂的不少,而且正因为是小孩,所以更加敏感,没有大人那种世事锻炼出来的皮糙肉厚,因此受的伤害也可能更大。有人天生自卑吗?都是后天养成的吧?
凭良心说,不把小孩当作一个人来理解,还抱怨孩子没法沟通,这就有点不要脸了。有一个事情很怪异,在很多人看来,小孩和大人仿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在后者眼里,前者更像一个机器,不会思考,没有人格,对一切的反应都应该在程序设定的范围内,而不是一个和自己一样的人类。
孩子的心智真的这么不堪吗?
这些家庭里的亲子关系本质是一种权力关系(在以前,貌似全世界的家庭都这样,家长,一家之长,由上至下,等级分明)。孩子没法沟通,这句话暗含的意思是,孩子不听我的命令。沟通必须以理解为前提,哪怕商业谈判,也一定会全方面考虑对方的利益和难处,才能想办法应对,但理解好像从来没有在这里出现过。
如果在这种关系里加上爱和付出,那就无敌了——无敌的灾难性。当父母说到爱时,并不是一种表达,而是一种压制,一种筹码,再加上付出(不管是物质还是其他),使父母在道德上立于不败之地。“都是为了你好”、“爱你才会这样”、“省吃俭用供你吃穿”、“你对得起我们吗”、“他们全都在等着看你的笑话”……如果孩子不从,就是不道德的,如果孩子从了但做不到,就仿佛失职,很容易自责,这意味着你的成果配不上我的爱和付出,好比你的工作配不上公司发你的薪水。
聪明如朱朝阳,当然很清楚母亲抚养自己的辛苦。爱当然是真爱,付出当然是真付出,压迫也是真压迫。他母亲当然也有成年人生活中的痛苦和挣扎,这些痛苦和挣扎最终也会蔓延到孩子头上——不是分担,是蔓延,仿佛一个屋檐下,厨房里的火烧到卧室里。
我们紧密相连,又各成孤岛。爱没能成为彼此的安慰,而是像汽油无声地浇在火上。
朱朝阳的同学叶驰敏,每次都考第二名,一直想在学习成绩上赶上他,总是在做题,努力到她爸都嫌她太努力了,每次她爸看她做的题目,她都会说:“你又不会。”她爸看了看,真不会。这个桥段仿佛一个反复出现的隐喻:人们无法互相理解。
-------
顺便说一句,剧中说到笛卡尔和瑞典公主的故事应该假的,据我所知,笛卡尔只是瑞典女王的老师,天天早上五点给女王上课,不久就死了。
讲一个我知道的笛卡尔的故事:
有一天笛卡尔躺在床上,看苍蝇飞来飞去,就想,如果把苍蝇停留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点连起来,就可以用坐标轴描述苍蝇的一生。
那么,如果用坐标轴描述人的一生呢?是不是应该再加上一个维度:内心隐秘的黑洞?
笛卡尔的半个同行尼采老师曾说:人生是一条臭水沟。啊,太惨了,那怎么办呢?尼采老师自答:成为大海。
怎么成为?他好像没说。
作者wx公号: 啵了蜜abcdefg (ID:sibaisiship )欢迎关注,好得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