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发生在七十年代年轻人的爱情故事:
婉婷终于结婚了。看着女儿女婿在婚礼上手携手甜密的样子,母亲高兴的的流下了眼泪。她欣庆女儿人到中年,还能遇到一个爱她和真心对待她的人。她感谢苍天赐予女儿的这份福气。要不是女儿在十七岁时爱上那个负心人,执着地等待着那份爱,也不会拖到现在。
那份爱已经成了婉婷心中永远的痛……
此刻,丈夫丁子帆正在厨房里忙着煮夜点。
婉婷就那样静静的坐在新房的梳妆台前,不知道为什么越是在这大喜的日子里,她的思绪越会飘向那个年代,尽管这份回忆很痛苦,但她还是忍不住陷在回忆中……
七十年代末,李婉婷在公社广播室工作。在一年一次的农村文艺汇演中,她认识了,也就是现在要用她的一生,去忘记的人叶南。
那天,她一大早就来到小河边练声,正唱的投入时,忽听身后有人叫她,她转过身去,从此,她认识了下乡知青叶南。
她和他同在一个宣传队里,他告诉她:"早闻你的芳名,你是这里最漂亮的女孩。为了认识你,我才来宣传队的哦。"实际上,她发现自从叶南来宣传队后,队上其它女孩都喜欢和他在一起,抢着和他配戏,虽说,最终能和他配戏的还是自已,但她知道叶南长的帅人又有才,所以队上的女孩都很喜欢他。
一天傍晚,婉婷觉得人很难受,全身发热,浑身发软。就那样昏沉沉的躺在那里。突然,她好象看到了一双焦急关切的目光。迷迷糊糊觉得那人背着自已就走。 第二天早上醒来,她见自已躺在医院里。她看到了坐上椅子上的叶南。
不知是从何时开始,她处处能感到叶南注视自已的那种眼神。她明白自已的内心也涌动着那份情素。爱,有时是不需要表白的,很自然他们相爱了。
全队的女孩都知道叶南心里只有婉婷。
就这样,他们渡过了一段欢快幸福的时光。
汇演结束后,叶南报名参了军,临行时他约婉婷来到了红梅树下。他告诉她:他会用自已的一生去爱她。很快她收到了叶南的一封来信。他在信里告诉她,新兵训练一些有趣的事情和对她的那份思念。他告诉婉婷自已马上要离开新兵训练基地,分到连队去,由于现在还不知要分到那个连队和具体地址,叫她等着他的下封来信。
没想到这一等尽会是那样的漫长!
也就是说叶南走后,婉婷只收到他在新兵训练时的那封来信,从此就杳无音信。多少个夜晚她都在心里安慰自已,一定是叶南在部队上很忙,明天一定会有信的。她相信叶南对自已的那份爱。
春夏秋冬轮回着,她的心却在等待中痛苦的受煎熬。她常想不知道叶南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或许,是真的变了心。
这份情,梦魂萦怀着成了她心中的千千结。
爱上一个人用一秒,忘记一个人用一生。当你越想忘记一个人时,其实你就越会想起他。
在今天的婚礼上,她好象看到了叶南站在远处正深情的看着她。她不知道这是真的,还是自已的幻觉。但是那一刻她是真的很想冲上去问他为什么?
他能了解等待一个人的痛苦吗?
轻轻的揉了一下眼睛,她只看到母亲在那擦拭着高兴的泪水。
她知道自已幽幽婉婉的心,挥不散纠结的是爱的痴情!往日的情怀就这样痛苦的隽刻在她的心里。头几年她在痴痴的等待着,后来家里的亲戚朋友都来劝她,帮她介绍朋友,可她见面后都不满意,就这样她的婚姻大事一直拖到现在。直到今天嫁给丁子帆。
其实,嫁给丁子帆不只是哥哥的劝说和看到白发苍苍的母亲担忧的泪水。的确可以说丁子帆很优秀,对她也很真诚。更重要的是,当她了解到丁子帆也有一颗受伤的心,并对自已那段情的尊重和理解时,她的心才开始暖化了。
丈夫在大学读书时曾有一个相爱至深的女朋友,后来听丈夫说她去了国外,开始还有通信。后来也是音讯全无。所以那种心情和滋味他是知道的。
她看看正在厨房忙碌的丈夫,心里告诫着自已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婚后她和丈夫来到了上海。本来丈夫在家乡承包了一个茶场。但为了拓宽销售渠道,夫妻俩来上海开了一个茶庄。
春去春又来,一晃又过了一年。
那天,下班后婉婷正匆忙的往家走。她看到路边上有一位老年人,好象是身休不舒服,正痛苦的蹲在那里。她走了过去。
"阿姨,你不舒服吗?需要帮忙吗?"
老人指指下衣口袋,她掏出来一看是一瓶救心丸。她明白了老人是心脏病患了,她帮助老人把药服了下去。不一会老人舒缓过来。笑笑对她说:"闺女,多亏了你呀。刚才我全身发软,连拿药的力气也没有,本来是出来买点东西的。"她低头一看,地下有好几个大的袋子里面装满了食杂品和日用品。不要说是老人提,就是自已提也是有些份量的。
她笑了。想起家乡和哥哥一家,住在县城的母亲。母亲也是六十好几的人了,可是每次干起事来,总是忘了自已的年龄,有时扛着三、四十斤的大米,就上六楼。母亲心脏不好,她和哥哥常说母亲,有时母亲还不服气,说这叫锻炼身体。她想眼前这位老人和母亲一样,是一个不知道自已年龄和身体的人。
她提起地上那些袋子,一手扶着老人说:"阿姨,你这点东西不轻噢,还是我给你提回家吧。"
原来这位老人住在婉婷家的前一排楼,老人和她是同一个小区。
就这样她们认识了。
后来婉婷知道老人姓邓,大家都管她叫邓教授。老伴去年去世了,现在一个人住在这里,一个儿子在国外工作。
现在想来,人的交往和熟悉是很微妙的,有时是需要有缘分的。或许,还有冥冥之中苍天的安排吧。
自从邓教授和婉婷认识后,两个人就成了忘年交,相互关心着,邓教授知道婉婷最近刚有喜,丈夫工作忙也没空陪她到医院检查,所以,每次婉婷去医院邓教授都陪着,就像是陪着自己女儿。
说来也巧。那天,婉婷走在大街上,她看到一个人,远远的看去那人很象叶南,没错就是他。只见他提着一个小皮箱正迎面向她走来。
她愣在了那里。
正当他要搓肩而过时,婉婷痛苦的喊叫出那个名字叶南!
那人也呆立在那里看着她。
千头万绪、千言万语,齐涌心头。
那一刻,她也不知道自已语无伦次的在说些什么。但她看到那人听着、听着,眼里已噙满了泪花。他也不回答婉婷的那么多的为什么。只是慢慢的对婉婷说:"在大街上很多事也说不清楚,你能跟我去我家一趟吗?"婉婷心想:"去就去,看你说些什么。"
走着,走着。婉婷心里明白了,他就是邓教授在国外工作的儿子。因为,现在她和他已经停在了邓教授家的门前。
门开了。
邓教授看到儿子露出了欢喜的表情,但当她看到儿子身后的婉婷时,感到很纳闷。不知儿子怎么会认识婉婷的。
坐在沙发上,看着满脸困惑的母亲。儿子说话了:"妈,你知道她是谁?"
"知道呀,她是婷婷啊,你不在家,家里很多事都是她帮忙的。"
"妈,她就是哥哥深爱的女朋友。"
"什么?"婉婷和邓教授同时从沙发上站起来。
她俩异口同声的喊了出来。
听完邓教授儿子的解释,婉婷此时明白过来,原来邓教授有一对双胞胎的儿子,他是弟弟叫叶方,叶南是哥哥。
"那叶南呢?"婉婷急切的问。
此时邓教授也明白过来了。她想起儿子叶南的最后那封来信。虽说时隔这么多年,但信的内容却永驻在她的脑海里:
爸爸、妈妈还有弟弟
你们好!
今天我们接到了一个光荣的任务,那就是去参加自卫反击战,我们都很激动,大家都写了决心书。为了保卫祖国而战,我们感到光荣和自豪。
爸爸、妈妈,儿子感谢你们这么多年的养育之恩,放心吧,儿子一定会打胜仗回来的。
小弟,父母就辛苦你多照顾了。我们马上就要出发了,没时间多写了,对了,妈,我在农村下放时还爱上一个女孩,她是一个非常好的姑娘,等我打胜战回来,有机会我在介绍你们认识,我想你和父亲一定会同意我的选择,因为,你的儿子非常、非常的爱她。
想到这邓教授掏出口袋的钥匙,打开了她常锁着的那个房间。
站在这间房子里,看着邓教授拿出来的叶南那封来信和一张烈士证明书。婉婷泪如雨下,她没想到在这个锁着的房间里,就摆着她刻骨挚爱人的遗照。这么多年压在她心头的痛苦、思念、疑惑,象缺口的长堤,一泻千里。她扑在邓教授的怀里,失声痛哭起来。
叶方要回去了,那天邓教授和婉婷一起去送他,临行时叶方对婉婷说:"婉婷姐,本来我是让妈和我去国外住的,可妈又不愿出去,我真担心她现在的身体。"
"放心吧,邓妈妈我会照顾好的。"婉婷笑着安慰叶方。
看着婉婷和母亲手携手的亲密样,叶方笑了。
送走叶方回来,天已经很黑了。回到家里,婉婷看到丈夫坐在客厅里抽烟,灯也不开。
屋里烟雾弥漫着。
她觉的好象有什么事不对。
难道是丈夫为叶南的事不高兴。一想不对,丈夫心底善良,平时烧些好吃的菜,总要叫婉婷去叫邓教授。那天他知道叶南的事后,还把叶方和邓教授请到家来吃饭。当时,丈夫对邓教授说:"叶南走了,还有我们,我和婷婷就是你的亲人。"
是的,她知道丈夫有一颗理解和善良的心。
打开客厅的灯。她看到茶几上有一封信。
读完这封信,她明白了。
原来,丈夫在大学的女朋友在出国不久,就遇到了车祸,人一直昏睡了这么多年。最近,人好象有点知觉,嘴中似乎是在叫着子帆的名字,她的父母知道女儿深爱着子帆。所以来信垦请子帆为了女儿的生命,能来一趟。信中说当时女儿出事时,他们写过一封信,不知是不是当时心慌意乱把地址写错了。一直没收到子帆的回信。医生说:有时爱的力量会战胜一切的。也许正是心中这份爱,使他们的女儿能支撑到现在。两位老人来信祈盼着、等待着子帆过来帮帮他们,帮帮他们的女儿。
丈夫告诉她这封信是从家乡茶场转过来的。看着矛盾重重的丈夫,婉婷说:"毕竟这是救人一命的大事。还是去一趟吧。"
丈夫走了。
那天,邓教授和婉婷都去了飞机场。看着在云中穿行的飞机,邓教授自言自语的又象是在问婉婷:
"他会回来吗?"
一缕霞光放出淡淡的忧思。
作者:辵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