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写了:带娃儿时老生气,是时候调整认知了……
在《超实用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和行为背后的真相》一书中谈到:
能够决定我们个人情绪的有四个因素:
1认知(cognition)
2童年经历(childhood experience)
3压力(pressure)
4知识水平(knowledge)
对这四个因素掌控得越好,就越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
今天我们要谈到的是第二点:童年经历是如何影响我们对待孩子的情绪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一定也有一些至今回忆起来都觉得意义深刻的事件。
不可否认,童年的经历有阳光温暖的,也有冷酷无情的。
童年的温暖经历无需赘言。
但童年的痛苦经历所遗留的创伤会阻止我们以真正希望的方式养育孩子。
在童年时受到父母的否定或忽视的人在成年后会成为一个极度求关注的人。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书中提到:理解你的童年就是理解你自己的关键线索。
如果你的孩子在某些事上拒绝了你或者表现得不那么重视你的要求,你童年时期形成的‘情绪按钮’就会被触发。
它会暂时扮演你童年时的父母,而你将会把对自己父母的愤怒一下子发泄在孩子身上。
这也是没有治愈的创伤会一代一代传递下去的原因。
心理学家劳拉说:孩子绝对有某种神秘的力量,他们可以告诉我们创伤的位置,让我们回想起昔日的恐惧和愤怒。而他们的诞生,其实是在给我们疗伤的机会。
我们需要明白:
1孩子不是故意和我们作对的
2我们的愤怒和焦虑来自我们自身
3我们的愤怒是在提醒我们自身还有问题没有解决
我们需要:
1认真回顾过去
回顾不是为了记恨。
我们需要避免的误区:
回想过去,不是去给自己的父母定罪,也不是去恨自己的父母。
而是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
上学时在辅导课上,我画过:家庭树(Family Tree)。
以及我所能记起来的对我影响很大的大事记。
当时的分析和记录让我看到很多以前我没有在意的东西。
我发现我能记起来的事情,有那么多:
我记得我一两岁时在大姨家,我坐在竹篾做的小椅子上,妈妈买了红色的新鞋子送来给我穿的场景;
我记得在幼儿园被小朋友拍疼了背,哭着回家时,二哥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去找小朋友理论,结果我们没找到那个小朋友的家,路上还丢了一只鞋;
我记得元宵节时,大姨夫和三个哥哥轮流驮着我去逛花灯,不想让满地的鞭炮碎屑弄脏了我的新鞋;
当然,我还记得那些自己难过的事情:
我记得我不小心吓跑了爸爸养的鸽子之后,爸爸大发雷霆;
我记得我的数学练习册在去表妹家的路上丢了之后,我担心难受到无法入睡,
我记得上二年级的第一天放学,我兴高采烈地告诉爸爸,我上二年级了时,爸爸的冷淡回应……
以上的这些好的和不好的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我发觉自己现在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所在。
2找到‘情绪按钮’的形成原因
小时候被如何对待,也会成为现在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
我发现了自己有很多的‘情绪按钮’。
如果我喊孩子好几声,孩子都没有回应,我就会觉得很恼火,这其实和自己童年时期总是被忽略的经历有关;
其实事实是:孩子正在专注在自己的事情上,或是那会儿孩子有自己的思绪,并不想理我。
如果孩子洗脚时故意把洗脚水撒得哪里都是,我会感觉到被挑衅,这同样和我幼年时父母对我的态度有关;
其实事实是:孩子在玩儿,调皮,或是不小心,想要看看我的反应,我只需要教他拿拖把拖干就可以了。
如果孩子早上起床一直拖拉磨蹭,我又在旁边催催催,那我的焦虑情绪可能和我童年时家庭带给我的整体感受有关;
其实事实是:孩子想要和妈妈在一起,不想去幼儿园,并不是故意磨叽。
一旦找到自己的‘情绪按钮’,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父母常思考反思,孩子就能得到正确的对待。
任何一个问题都会有相应的解决之道。
或许我们每个人的家庭情况是不一样的。
但我们一定是解决我们家庭问题和孩子问题最好的专家。
因为再没有一个人像我们一样亲身经历种种事件,有最真实的感受和体验。
1重新理解自己的父母,和父母和解
我小时候没有在妈妈身边长大。
那种失落感和那种妈妈在生命最初的几年不在身边的空缺感导致我长大以后还是很难确认归属感。
在我画自己的家庭树(Family Tree)时,我在我的家庭大事记中,被提醒:
自己出生的年代正是计划生育紧张的年代。
母亲不能亲自照顾我是有她的苦衷和难言之隐的。
再加上成年之后和母亲聊天,她提到的一些小细节:
1我的出生是整个家庭的期待。
2母亲去看我时,去一次哭一次,为她不能亲自照顾我而哭,也为我没有别的婴儿长得胖而哭。
3当老家的奶奶把我抱走,哥哥放学回家看到床上没有我时大哭。
4我一岁之前换了好几个照顾人,虽然频繁,但都是母亲安排的,她并没有丢下我不管。
我从这些小细节里发现,我的原生家庭虽然给我的有伤痛,但也有不可否认的爱护。
在我在大姨家的那几年,大姨夫和三个哥哥是我忠实的守护者,下地走路都很少。
因为哥哥们轮流抱,轮流驼在脖子上,走到哪里都带着我。
我现在的性格也有些男孩子性格,大概也和小时候常常和哥哥们在一起有关吧。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里觉得很开心,以及满满的感动。
小时候虽然不是妈妈带大的,但是上帝安排了很多人来爱我。
我从心里理解了父母,体会了他们的不容易。
2重新接受父母的不好,也承认自己的不完美
父母在他的年代,两个人都下岗的情况下,把我和哥哥养大。
虽然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难处他们都不能帮助我解决,但我仍然要感谢他们。
那样的他们成就了现在这样的我。
他们有他们的不完美,我也有我的不完美。
当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再一次被治愈。
因为在安静的时间里,静静地思考、回想、分析、体会,收获还是挺多的。
回想过去只会让我更加的感恩。
虽然小时候经历种种不愉快,但是并不影响我现在过得很幸福。
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就是成长的机会。
让我们和童年的阴影说拜拜,让我们和现在的幸福握握手。
童年的多重复杂的经历成就了现在的我们:
知道什么是苦,就更加珍惜现在的甜,也知道把甜留给别人;
尝过孤单的滋味,就更懂得陪伴伤心的人,扶助软弱的人。
饶恕父母,接纳自己,重新赢回孩子才是我们需要做的。
参考资料:
超实用儿童心理学:孩子心理和行为背后的真相,托德老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年7月。
艾美丽爱养娃(全网同名),带娃和做自己两不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