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迟到了,并且比昨天还晚,只能哈哈!不能得反思反思,昨天迟到是因为自己的起心动念——不重视(其实是傲心),今天和昨天是一样的,昨晚看了一眼,是知行合一,就那么几句话,翻过来倒过去:行之明觉精察,知之真切笃实。内心有这样的念头闪过,但是没有捕捉住,也没有在意,今早第一次醒了是两点,再次看表是五点五十五,这期间是迷糊的,并非深睡,只是内心缺少一种警惕。起床后内心有一种愧疚,自己昨天还反思,并告诫大家,一定坚持学习,可是今天自己就掉进坑里了。看来真不能夸夸其谈,就像先生所说,不能总给别人说效验,因为你说的时候,就会助长自己一颗傲心,想想昨天一下午是不是带着一颗傲心呢,想想昨天早上是不是一颗傲心呢?功夫真是一刻也不可间断,间断就会反弹。
起床后,先自己看了一遍文章,这样默读还快些,我觉着主要说了两个件事,一个是知行合一的解释,一个是对圣人之学的看法。第一遍读时,只看到了知行合一,这一边读看到了先生对各家言论态度:“君子之学,岂有心于同异?惟其是而已。”也就是说,对于圣人之学,不妄论是非,妄论只是让自己心浮气躁,对圣人无丝毫损伤,你只管把你认为对的活出来,就像先生一样,以身证道。这让你让我想到这两天遇到的一件事,去派出所开一个证明,结果是一群穿着警衣的年轻人因忙着打游戏而推诿扯皮,不作为,这让我感到匪夷所思,给多个人讲这个事。这和妄议他人学问不是一样吗,对人没有什么损伤,自己弄得跟个君子似的,反助长了自己燥心、傲心。所以,以后不能抱怨,不能说人非,多思己过。退一步讲这些个孩子不都是我们教育出来的吗,我为什么不反思自己在这方面做了什么呢。再多做点事,教育好孩子,不是为了他们,是为了我自己,为了我自己更好地生活。
回到先生的文章上来,好像对先生的知行合一明白了,那么为什么先生提出知行合一的理论呢?其实知行本来就是合一的,因为我们任何人的行都是知的呈现,对待同一任务,不同观念的人对待的态度和做法不同的,这是因为他们背后的观念,或者说知见不同,行为总是是知见的呈现,就像先生所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两者是捆绑在一起的,所以说是合一的。那么要想改变行,你先得改变知,在知上突破。怎么在知上突破呢?怎么改变自己不当的知见呢?是多闻多识吗?感觉又不太合适,首先思考自己的知见是从何而来的?是自己自出生以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周围一切赋予的,这是正确的吗?每个人生长处境不同,经历不同因此知见也不一样,可以说都是狭隘的偏见,怎么才能有不带个人色彩的正知正见呢?回到本来处,回到良知处,那就要去私欲,存天理,才能让自己的知见越来越接近正确,行为也越来越合于大道,这就是稻盛和夫回忆自己一生的作为,都是有背后的宇宙支撑的,也就像《臣服实验》中的主人公所说,自己做事总部按自己的意思办,而是顺应自然,这样越来越顺,事业也越来越大,感觉就像神助一样。因为作者在无意中是合于大道了。我们该怎么办呢?保持一种警觉,让自己的每一天不安惯性生活,踩刹车,改变方向。比如,遇到对方在你面前无理取闹时,如果你以前是以牙还牙,怼回去,这一次就换一种方法,理解、接纳、同情,并爱他、甚至感谢他。这就是做功,就是提升,就是让自己垂直攀登,然后让心大起来,境界提升,问题化解消失。这也是打破自循环,撕一个口子,从伤口处长出新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