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吴伯凡老师《认知方法论》主要讲算法、密码与解码,我们的生活、工作中事情都有基本的算法和底层的密码,只要掌握其中的算法和密码,再加上自己的不断实践,就可以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以下是这周学习的重点,希望对你有用。
1. 第一节课
我们说,今天的大数据、云计算是一种先确立算法,然后收集数据,再对未来进行预测的过程,在我们看来这很高科技,但是从原理上来说,其实这个方法我们很早就在用了,比如人类早期的占卜、甲骨文、巫术等等,从逻辑上讲都是一样的。而人的认知其实也是一个通过特定算法,依据数据进行计算的过程。
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收集数据,没有总结经验确立算法,学习效率就不高;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就是先确立了算法,但没有收集数据也没有进一步改进算法的机会,学习、做事不能空想,要不停的试错。不是有位名人说过:实践出真知嘛。
2. 第二节课
“认知就是解码”这个世界观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无论是毕达哥拉斯的探索,还是解剖学的诞生,都是一个对世界的表象解码的过程,同时也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一步步接近世界背后的真相。
在毕达哥拉斯眼里,世界被一层帷幕遮挡着,而真相在帷幕的后面。如果这个世界有主宰者的话,那么这个主宰者就是一个垂帘听政的人:每个现象背后都有一个帘子,我们要撩开帘子去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样。
2005年,巴西两名医生发表了一篇论文,对西斯廷壁画又做了更详细的研究,他们发现,在这一幅画里隐藏着34个解剖学玄机,也就是说,除了上帝的宝座形状看上去是人的大脑,上帝旁边的天使实际上隐藏着34种人体解剖器官。米开朗基罗用他的绘画表达了一种理念:世界表象背后隐藏着本质——这是一种包含着密码和解码的世界观。
3. 第三节课
我们讲到了科学精神,科学精神背后也是一个编码、解码的过程。从牛顿的力学定律,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再到键盘、五笔输入法的发明,都是一个先解码,也就是由繁入简,然后再重新编码,也就是由简入繁的过程,这同时也是深度认知的过程。
一个苹果砸下来,对普通人也就是砸一砸而已,但对牛顿来说,苹果砸下来必然有它背后的原因,他不仅要找到那个原因,还要用最简单的数学方法把这个现象表达出来——这就是一种科学精神。
对一个科学家来说,从一个现象提出一种猜想,本身就是科学探索的一部分。当然,他还要用两样东西反驳他的猜想:数学方法和实验方法。当数学和实验的方法把他的猜想驳倒以后,他会放弃这种猜想;反过来,数学和实验的方法没办法驳倒他的猜想的时候,就是科学。与此同时,这个猜想在本质上仍然是一个猜想,仍然预留了被别人用数学和实验的方法进行反驳的空间——这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
我们要在思维中养成一个习惯:任何现象只是一个界面,支撑这个界面的是一段还不知道的、没有充分了解的编码。人的认知要做的事情就是发现并且去解开那个密码。
4. 第四节课
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了解码和编码的重要性,但事实上,这还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我们的焦虑就是由于解码无能造成的。那怎么做到呢?我们在这节课里提供了一个方法,就是当你不能对整体进行操作的时候,可以把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基本的可操作要素。比如“曹冲称象”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有一个古希腊神话可以很好地解释编码有多难:邪恶女神美杜莎,是一个满脑袋长着无数小蛇的恐怖形象。但她真正可怕的地方不是她头上的小蛇,而是你没办法直面她:想要打败美杜莎的前提是要看见她,看她出手你才能应对。但是,当你面对美杜莎的时候,只要跟她的目光相遇,就会瞬间石化。
她就是要阻断你跟她直面观察她的可能性,不仅瞬间把你变瞎,就连观察她都是自我毁灭的过程。但有一个叫珀尔修斯的神最终战胜了美杜莎:他把自己的盾牌磨成一面光滑的镜子,反拿着盾牌,背朝着美杜莎。这样,盾牌上映现出美杜莎的影子,他通过观察美杜莎的镜像,避免跟美杜莎目光相遇,破解了美杜莎阻碍他解码的企图,最终消灭了美杜莎。
这个例子说明的是:把对象设立的阻止我们认知的屏障消灭,突破这个屏障以后,就能获得认知优势,实现竞争优势。
以上是这周学习主要内容,希望对你有启发。我是和你一起成长的小强。
网友评论